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南昌县志

南昌县志

①七十卷,首一卷,清顾锡鬯等修,蔡正笏等纂。顾锡鬯,字考为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,进士出身,乾隆十五年(1750)任南昌县知县。南昌县志在明洪武、弘治年间,皆经纂辑,惜已不传,顾令赴任伊始,即根据省郡二志,修成此书,乾隆十六年(1751)刻印。全书七十卷,首一卷,其宏纲分为:天文志、舆地志、建置志、官师志、选举志、人物志、杂志、艺文志。此书因系草创成篇,故子目分合多有未当,记述中多处出现浮夸失实,实为遗憾,然质之创修者之难,亦未可苛求也。② 四十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阿应麟等修,彭良裔等纂。阿应麟,字镜潭,张掖人,进士出身,道光元年(1821)任南昌县知县。道光初年,阿应麟设局续辑南昌县志,壮志未酬而中途厌世,后由继任知县文海、徐清远接踵修纂完成。道光六年(1826)刻印。共四十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此书对于赋税志,备极详尽,将历代赋额与免除始末,详载无遗,堪称扼要。又杂志中,附载村庄姓氏,凡本县氏族,无一不备,较之惟载一二巨室者,殊为得体。③ 三十九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庆云等修,吴启楠等纂。庆云,字书五,蒙古镶白旗人,道光十八年(1838)进士,道光二十五年(1845)任南昌县知县。道光二十八,庆云奉檄修志,遂聘贤士大夫,立局从事,完稿付刊。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刻印。共三十九卷,首一卷,末一卷,卷首绘图、凡例,卷末后跋、原序、原修衔名。此志距道光六年阿应麟志仅二十余年,故新增者惟人物选举较多,余皆寥寥。此志续增之最可贵者,当为赋役志,因清代《赋役全书》每十年即修辑一次,颁行各地,此志则据道光二十三年所颁发者,录之以续旧志。本书缺武备志,是为遗憾。④ 三十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陈纪麟等修,刘子浔等纂。陈纪麟字简斋,河南光山人,道光二十四年(1844)进士,同治九年(1870)署任南昌县知县。陈公奉檄修志,延揽刘子浔、燕毅等乡绅,自同治九年三月,启局修纂,至十月成稿付梓。共为三十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,卷首序、衔名、凡例、目录、绘图、卷末原序、原跋。此志将乾隆顾志、徐志及道光阿志、庆志汇纂,再以道光二十八年以后事续辑入各门之后,旧志中位置不甚当者,移置之。与旧志相较,此志删去天文志,增立武备志;旧志艺文志目中诗文与书目并举,此志只载书目,不载诗文,而把诗文附于有关各门中,亦有鸿篇巨作,附于本人传后,上述变动是很有见识的。⑤ 六十卷,首一卷,清江召棠等修,魏元旷等纂。江召棠,字云卿,安徽桐城人,监生出身,光绪二十六年(1900)任南昌县知县,未几瓜代,光绪三十年(1904)再任。魏元旷(1857-1921),原名焕奎,字斯逸,号紫侯,江西南昌人,光绪二十一年进士,官刑部主事,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长,曾讲学南昌东湖书院,并受聘为《豫章丛书》主编,其著作合刊为《魏氏全书》三十七种,共一百一十二卷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县令江召棠聘魏主纂《南昌县志》,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江于南昌教案中受害后,魏即携志稿自随,赴辽沈,居京师,仍不时进行增补修订,遂成志书。民国八年(1909)刻印。共六十卷,首一卷。此志纂辑素材为历代《南昌县志》中最完备者,体例亦多改革,其功不惟增新,且能补旧。惟此书删去旧志中的沿革表与武备志,殊为失当,且光绪宣统之际,新政已渐推行,惜此志皆未言及,可谓不知因时制宜。此书尚有民国二十四年(1935)铅印本和1960年江西省图书馆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补阙

    一卷。清华长卿辑,并作集注。此书名“补阙”,是指补《泰誓》。卷首有华长卿自序。在自序中,华长卿说:“(汉)武帝时,民有得《泰誓》者,献之,合于伏生之书,并列于学官。今世所谓古文者,乃梅赜之伪书,非孔壁

  • 濯旧稿

    一卷。明王俊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俊字机翁,弋阳(今江西省弋阳县)人。弘治六年(1493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,卒谥文庄。此书内容多以周子、程子、邵子、张子之言击排朱子,同时也极力攻击陆九渊。但其学说仍坠

  • 历朝人物氏族会编

    十卷。旧本题曰禾川南里松山逸叟颖侯氏撰。未著姓名。查卷首有两方印,一曰尹敏,一曰颍侯。尹敏似为此书的作者。书中多载明末殉节诸臣。知作者似为清初人。以重编《百家姓》孔师东鲁,孟席齐梁诸句为纲,而杂引历代

  • 六书说

    ①一卷。清江声(1721-1799)撰。江声字鳣涛,改字叔沄,号艮庭,元和(今江苏吴县)人。师事惠栋,宗汉儒经说,精小学,善考据,主要著作有《尚书集注音疏》、《六书说》、《释名疏证》、《论语俟质》、《

  • 陆词切韵

    ①一卷。隋陆词撰,清顾震福辑。日本狩谷望《倭名钞笺》谓陆词即法言,甚是。“词”与“法言”,名、字相应。隋唐间人多以字行,故字行而名隐耳。新旧《唐志》并著录陆慈《切韵》五卷,“慈”盖“词”之误字。自《广

  • 韵会玉篇

    二卷。朝鲜崔世珍撰。崔氏生平见“四声通解”。是编部类依《玉篇》,文字排列依《韵会》。大意谓宋朝黄公绍始祛诸韵讹舛之袭,乃作《韵会》一书,循三十六字之母,为入字之次,又类异韵同声之字归之一音不更加切,览

  • 仪礼韵言

    二卷。清檀萃(1725-1801)撰。檀萃字默斋,望江(今安徽省西南部)人,乾隆辛巳(1761年)进士,曾任云南禄劝知县。《清国史文苑传》和《安徽通志》均不载檀萃著录此书。此书的旧抄本,首署檀氏《仪礼

  • 春秋直解

    ① 十五卷。明郝敬(详见《周易正解》)撰。该书是作者研究《春秋》之作。作者认为,“欲读《春秋》,勿主诸《传》,先入一字。但平心观理,圣人之情恍然自见。”(《春秋直解》自序)主张废传从经,直接阐发《春秋

  • 孝经正义

    三卷。唐玄宗(685-762,713-755在位)注,宋邢昺(932-1003)疏。唐玄宗李隆基,唐睿宗之三子。盛唐较开明之皇帝,用贤相,出现“开元盛世”,比于“贞观之治”。天宝年间后宠爱杨贵妃,任用

  • 说文解字音韵表

    十七卷。清江沅撰。参见《说文释例》。是编为研究《说文》声读的著作。清代首倡研究声读者为戴震,其《答段若膺论韵书》云:“谐声字半主义半主声,《说文》九千余字,以义相统;今作《谐声表》,若尽取而列之,使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