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天痕
二十六卷,附思陵改葬事一卷。四明西亭凌雪纂修,同郡后学汪成教、江镜清校订。此盖托名,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。书前有自序评言,后有同治年间陈励、董沛的识语。其实此书是从《南疆逸史》抄袭而出,原文完全相同,只是每篇之后多出一段赞语而已。但作者在自述中,说引用书达九百七十四种,有目者达七十四种,似比温氏书为详,实则不然。全书纪略二卷,分子目四,列传二十四卷,分子目四十,还增改了体例。此书有清宣统庚戌(1910年)复古社排印本。
二十六卷,附思陵改葬事一卷。四明西亭凌雪纂修,同郡后学汪成教、江镜清校订。此盖托名,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。书前有自序评言,后有同治年间陈励、董沛的识语。其实此书是从《南疆逸史》抄袭而出,原文完全相同,只是每篇之后多出一段赞语而已。但作者在自述中,说引用书达九百七十四种,有目者达七十四种,似比温氏书为详,实则不然。全书纪略二卷,分子目四,列传二十四卷,分子目四十,还增改了体例。此书有清宣统庚戌(1910年)复古社排印本。
杨树达撰。杨树达生平见“古书疑义举例五种”。本书搜辑误读之例,辨析句读,其《叙论》云:“句读不易,故前人往往误读。今采掇诸书,分条比辑,管窥所得,亦附一二。”初称《古书之句读》,北平文化学社,民国十八
三卷。金李杲(1180——1251)撰。李杲,字明之,晚号东垣老人,真定(今河北保定)人。幼好医药,从学于名医张元素,尽得其传,对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等医籍深有研究,脏腑辨证经验丰富,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
四十种,二百五十三卷。清王士祯(详见《古欢录》)撰。王士祯著述甚多,仅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就收著录及存目书达二十六种。《渔洋山人著述》收王士祯诗集七种、诗集精华一种、文集一种,杂著十五种、唐人诗选三种、明
二十卷,《附录》一卷。元柳贯(1270-1342)撰。柳贯,字道传。浦江(今属浙江)人。累官至翰林待制、兼国史院编修官。世称柳待制。其文章原本经术,精湛闳肆,与黄溍齐名。早年著而不存其稿,年四十始集为
三卷。陈衍(1856-1937)撰。陈衍字叔伊,福建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。著述甚多,辑有《福建通志》诸书。陈氏自序称:“窃谓郑君(玄)惟未精于算,故注《考工记》如轸与轐之类,间有误者。贾(公彦)疏又多
一卷。清冯履莹撰。冯履莹,生卒年不详,字守璞,江苏南江(今上海)人,丁岵瞻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与其姊冯履端《绣间草》合在一起刊刻而成的,名为《周浦二冯诗草》。书前有作者自己所作序言。共收诗二十七首。此
十卷。明周应治(生卒年不详)编。周应治,字君衡,鄞县(今浙江省鄞县)人。明万历八年(1580年)进士,书中杨德周序称其为“观察”,但不知为何省何道。此书专辑隐逸高尚之事,共十卷,分霞想、鸿冥、恬尚、旷
五卷。明焦竑撰。焦竑(1540-1620),字弱候,号漪园,又号澹园,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自幼博览群书,万历十七年(1589)进士及第,官授翰林院修撰。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议修国史,荐请他总领其事,
无卷数。此书为未刻稿本,其中多朱墨涂乙。关于撰人姓名,墨笔题为“东海衲民岳岚墨山氏述”,盖撰人自书。朱笔题为“江西兵宪岳虞峦衡山氏述”,这是其同里鲁钊所书。据《太学题名碑》记载,岳虞峦,南直隶武进(今
二卷。清万斯大(1633-1688)撰。斯大字充宗,晚号跛翁,学者称竭夫先生。浙江鄞县人。曾从学黄宗羲。入清后,不满清统治,弃举子业,研习诸经,尤精《春秋》、《三礼》。其治《礼》不拘汉、宋,不盲从前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