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十三经古注

十三经古注

又名《永怀堂古注十三经》。二百九十一卷。明金蟠、葛鼐、葛鼒同校,三人均为东吴(今浙江鄞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汇集儒家十三部经典《周易》、《诗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穀梁传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的经文及《注》与《疏》,卷帙浩繁。共计《周易》九卷,王弼、韩康伯注,陆德明音义,附《略例》一卷,王弼撰,刑璹注;《尚书》二十卷,孔安国传,陆德明音义;《毛诗》二十卷,毛亨传,郑玄笺,陆德明音义,附《诗谱》一卷;《仪礼》十七卷,郑玄注,陆德明音义;《周礼》四十二卷,郑玄注,陆德明音义;《礼记》四十九卷,郑玄注,陆德明音义;《春秋左氏传》三十卷,杜预集解,陆德明音义;《春秋公羊传》二十八卷,何休解诂,陆德明音义;《春秋穀梁传》二十卷,范集解,陆德明音义;《尔雅》十一卷,郭璞注,音义作者不详;《论语》二十卷,何晏集解;《孝经》九卷,郑玄注;《孟子》十四卷,赵岐注。其中,《毛诗》传原题毛公,《毛诗》笺、《孝经》注原俱题郑氏,指称不确,该书予以纠正,确指毛亨、郑玄。但诸经所注,均非善本,加上校勘不够精确,所以不被后世学者重视。最早的版本是明崇祯十二年(1639)昆山葛氏永怀堂刊本,其后又有清同治八年(1869)据永怀堂原刊补修印本,清江宁书局补足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知录集释

    三十二卷,刊误二卷,续刊误二卷。清黄汝成(1799-1837)撰。黄汝成字庸玉,江苏嘉定(今上海市)人。道光间诸生。选泗州训导,他一生最大的功劳是为顾炎武《日知录》作集释,他博采众家之说,抉择精义,详

  • 明纪会纂

    即《通纪集略》。

  • 吉林通志

    一百二十卷。清长顺、讷钦修,李桂林、顾云纂。长顺,(1839-1904),初名常顺,字鹤汀,一作和亭满洲正蓝旗人,郭博罗氏。早年出身蓝翎侍卫,以镇压回民起义有功,擢头等侍卫加副都统衔。同治十年(187

  • 字林补本

    一卷。清陶方琦(1845-1884)撰。龚道耕(生卒年不详)校补。方琦字子珍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同治进士,官编修,著《淮南许注异同诂》等。道耕四川成都人,另撰《字林考逸校误》。任大椿《字林考逸》刊

  • 读史稗语

    十一卷,清徐枋撰。徐枋字昭法,号俟斋,长洲(今属江苏省吴县)人,自号为秦余山人,为明崇祯年间举人。明亡后因父殉难,自己从此隐居不出,守约固穷,四十年如一日,与沈寿民、巢鸣盛同称海内三遗民。著有《居易堂

  • 周颂口义

    三卷。清庄述祖(详见《毛诗考证》)撰。庄氏治经重在大义,述祖承其家学,卷中所称闻之世父,即谓庄存与也。开篇论“清庙”之诗曰:“《清庙》之诗所以立人道之极,故欲使在位者遍闻之,明乎清庙之诗,然后知文王之

  • 神应经

    一卷。明陈会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瑾补辑。陈会字善同,号宏纲。精于针灸。著有《广爱书》、《全身百穴歌》等书。刘瑾字永怀,号恒庵。此书为所进御书。当在正德年前撰成。此书取《全身百穴歌》其中部分内容,增补刘

  • 孝经疑问

    一卷。明姚舜牧(1543-1622)撰。舜牧,详见《易经疑问》条。该书认为,《孝经》语意联贯,不应分章,尤其不宜立章名。因全部删去。其诠释之文皆老生常谈,无新意。该书亦认为经文多出汉儒附会,或有义不接

  • 二刻礼部增补订正四书合注篇主意

    是书为前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范谦、前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刘楚元、前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余继登同纂。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冯琦证正,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李廷机删补,《合注》原为范谦、刘楚元、余继登所辑刻。

  • 仙苑编珠

    三卷。旧本题王松年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松年,唐末五代人,天台山道士。撰有《仙苑编珠》三卷。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,常以“仙传”、“真记”等为题目,王松年则以《仙苑编珠》为题。据王松年自序所述,他撰《仙苑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