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初刻拍案惊奇

初刻拍案惊奇

四十卷。明凌濛初(1580-1644)编撰。凌濛初字玄房,号初成,一号稚成,别号即空观主人,浙江鸟程(今浙江湖州市)人,明末文学家。少壮时于科场不得意,专以著书和刻书为业。五十五岁时,授上海县丞,署理海防及漕盐等事务,颇有政绩,后升任徐州通判。明末参与镇压农民起义,1644年被李自成义军围困,呕血而死。一生著作甚丰,有白话短篇小说集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,世称“二拍”,与冯梦龙“三言”并称“三言二拍”。选编有散曲、传奇集《南音三籁》,著杂剧《虬髯翁》、《北红拂》及传奇《乔合衫襟记》,另有《言诗翼》、《诗逆》、《诗经人物考》等各类著作,多已不传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每卷演一个故事,计四十篇。凌氏在该书《原序》中说,有书商见冯梦龙“三言”颇受读者欢迎,建议他仿效作之。而宋元的旧小说,已被冯氏“搜刮殆尽”,“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、佐谈谐者,演而畅之。”故事取材也有出自《太平广记》、《夷坚志》、《剪灯新话》、《剪灯余话》等前人小说的,但综观全书,据旧本改写或抄录者很少,大部分是凌氏的创作。故事时代属唐代九种,宋代七种,元代六种,明代十三种,时代不明的五种。该书故事中的主要人物,不是以往文学中那些帝王将相、英雄美人,而多是平民百姓。市民商人、贩夫走卒、娼妓小偷等向来不登文学大雅之堂的人物成了主角。这种观念的变化,来自于明清之际市民阶级意识形态影响。而且书中冲破以商为末流的正统意识,肯定了商人们冒险逐利的活动,如开篇第一卷《转运汉巧遇洞庭红,波期胡指破鼍龙壳》,写主人公文若虚带仅值一两银子的“洞庭红”出海获重利,以及在荒岛上意外得到珍宝的奇遇。同时,书中不少篇章也描写了各类奸骗盗杀等丑恶故事,展示了金钱情欲漩涡中被扭曲了的人性。很多故事描写了婚姻恋爱和男女关系,其中较好之作如卷九《宣徽院仕女秋千会,清安寺夫妇笑啼缘》等,批判了封建门第和嫌贫爱富的婚姻观念,肯定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大胆追求。该书描写婚姻爱情比较直率大胆,毫不掩饰地写青年男女对情与欲的要求,与理学家提倡的“存天理、去人欲”主张尖锐对立,明显可见作者受到明代李贽等思想家崇尚“童心”、“赤子之心”进步思想的影响,主张人性自由发展,崇尚“真”,反对虚饰。所以像陆蕙娘那样抛弃了骗子丈夫跟人私奔的行为(《张溜儿熟布迷魂局,陆蕙娘立决到头缘》),被称赞为“侠”;而许多道士和尚披着圣洁外衣荒淫纵欲的行径(卷六、卷十六、卷二十六),则因其出于虚饰,作者大加挞伐。在涉及男女关系的情节中,虽然作者声明“绝不作肉麻秽口,伤风化,损元气”(该书《凡例》),但色情秽亵描写其实不少,比冯氏“三言”露骨赤裸。另外,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果报观念的说教也杂陈其间,不脱时代局限。关于取材原则,作者在《凡例》中说:“事类多近人情日用,不甚及鬼怪虚诞。正以画犬马难,画鬼魅易,不欲为其易而不足征耳。”所以该书故事多是描写世俗人情,涉及神鬼怪异之事很少,现实性较强。虽也间杂少量诗词,但故事主体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叙述,人物形象较生动,情节曲折。总之,该书是“三言”之后明代白话小说的又一重要著作,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。该书的明崇祯戊辰(1628)尚友堂原刊本四十卷,是全本,现藏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法库。国内流传的有多种三十六卷刻本:复尚友堂本,清消闲居本,松鹤斋本,万元楼刊本,敬业堂刊本。铅印的有:上海杂志公司《中国文学珍本丛书》本及中央书店、新文化书社的翻印本。1957年,古典文学出版社以复尚友堂本为底本,参补其它版本,以《初刻拍案惊奇》为题出版。1985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日本藏的尚友堂本影印全本。1992年,海南出版社据日本尚友堂本排印全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发墨守疏证

    一卷。清皮锡瑞(详见《尚书大传疏证》)撰。皮锡瑞是清末著名经学家、学者。该书以袁钧辑郑玄《发墨守》为底本,校订袁氏的疏失,并对袁氏失收的予以补证。休例是先列袁氏辑《发墨守》原文,将袁钧的考证文字以小字

  • 宪台通纪续集

    十五卷。元唐惟明编辑。惟明曾官御史台掾史。成书于至正十二年(1352)。主要记载顺帝至元二年(1336)至至正十二年御史的典章制度,可与《宪台通纪》相互参照,考察元代的监察机构。此外,是书对元代后期的

  • 采薇集

    四卷。《幽贞集》二卷,《邕集》六卷。明董传策(1530-1579)撰。董传策,字原汉,号幼海,抱一山人。上海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。因劾严嵩稔恶误国之罪,严嵩下其狱,严刑拷打。恰逢地震而得宥

  • 愧室事略

    一卷。清高而谦、高凤谦合撰。该书记其兄高凤歧事迹。凤歧字观桐,号愧室,福建长乐人,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在两广总督岑春萱幕府做幕僚,因功擢为梧州知县。创办工艺厂、蚕桑学堂等事业。受御史于式枚推荐

  • 唐百家诗选

    二十卷。旧本题宋王安石(1021-1086)编。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,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庆历进士。初知鄞县,借官谷给农民,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,有成效。仁宗嘉祐三年(1058)上万言书,主张改革

  • 艺林剩语

    十二卷。明顾成宪(生卒年不详)撰。顾成宪字初章,松江(今属上海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十二卷,或杂举古事而缀以论断,或自立议论而证以古事。其内容无大新意,但也没有什么疵谬。卷首有万历二年(1574)陈

  • 吏部稽勋司则例

    八卷。不著撰人名氏,也无年月。但从《吏部铨选则例》纂修过程来看,即知本书是锡珍等奉敕纂修的八十七卷书的一部分,成于光绪十一年(1885)。书中所记本应都是文官守制、终养、出继、入籍、更名、复姓等事,但

  • 江南北大营纪事本末

    二卷。清杜文澜(详见《平定粤匪纪略》)撰。咸丰三年(1853)二月,太平天国定都天京(今南京)后,清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天京城东沙子冈,三月,移扎孝陵卫,建立江南大营,围攻天京。咸丰三年三月,太平

  • 书画跋跋

    三卷。续三卷。明孙矿(生平详见《月峰评经》)撰。此书名“书画跋跋”是因为王世贞原有《书画跋》,而此书又为其作跋,所以为《书画跋跋》。此书明代一直没有刊本,只有抄本,在仁和毛先舒家。后归其邑人赵信。赵信

  • 两罍轩法帖

    二卷。清吴云辑。吴云字平斋,其藏夏、商、周三代古器甚富,有两齐侯罍,便以名其轩,著有《彝器图释》、《古印考》等书,也以“两罍轩”为名。此刻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稿一卷,魏了翁《文向帖》真迹一卷。《周易本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