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全唐文

全唐文

一千卷。清董诰(1740-1818)等奉诏编纂。董诰,字雅伦,号蔗林,邦达子,浙江富阳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内阁学士,充四库馆副总载,曾纂辑《满洲源流考》、《高宗实录》等。此书编纂始于嘉庆十三年(1808),成于嘉庆十九年(1814)。据清仁宗(颙琰)在《全唐文序》中称:“予近得《唐文》一百六十册,几暇披阅,觉其体例未协,选择不精,乃命儒臣重加厘定。”,“仍从《四库全书》及《永乐大典》、《古文苑》、《文苑英华》、《唐文粹》诸书内搜罗采取、普行甄录,而原书内亦有误收之文,及有关风化之作,悉删除不载。伪周编造之字,皆改正之,累月经年,方成书,文一万有八千四百八十八篇,命名曰《全唐文》。”此集卷帙繁浩,几乎汇集了当时可见的全部唐、五代文章,共收入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。其体例悉例《全唐诗》。“首诸帝,次后妃,次宗室诸王、次公主,五代亦依此序次,其十国主附五代后,次臣工、次释道、次闺秀”,“至宦官四裔各文,无可类从,附编卷末”(《凡例》)。并附有作者小传。俞樾曾评论说“有唐一代文苑之美,皆萃于兹,读唐文者,叹观止矣。”可见此集影响之大。但因此集的甄录取舍决定于谕旨,且包罗极广,又成于众人之手,故疏误之处实为不少。清劳格《读书杂识》载《读全唐文札记》百余条,匡正原书之失误,后陆心源编成《唐文拾遗》七十二卷,《唐文续拾》十六卷,共辑补文章三千三百一十篇,两书均收入《潜园总集》中。中华书局1983年版《全唐文》以清内府刻本断句影印,并附《潜园心集》本《唐文拾遗》、《唐文续拾》。及马绪传编有《全唐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》,(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)亦可供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畇老人年谱

    又名《南畇老人自订年谱》。一卷。清彭祖贤(1819-1885)撰。祖贤字芍亭,同治中官湖北巡抚,系谱主六世孙。谱主彭定求(1645-1719),晚号止庵,又号南畇老人。江苏长洲(今吴县)人。康熙十八年

  • 蜀鉴

    十卷。不著撰人。书前方孝孺序称,宋端平中,邵武李文子尝仕于蜀,搜采史传,起秦取南郑,至宋平孟昶,上下二千年事之系乎蜀者,为书十卷云云,世遂题为李文子撰。又,宋端仪《考亭渊源录》有李文子,字公瑾,光泽(

  • 广博物志

    五十卷。明董斯张(1586-1628)撰。董斯张字遐周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著有《静啸斋词》、《吴兴备志》。晋代张华编《博物志》,虽世所传本,但真伪相淆,又非常简略。南宋李石尝续其书。补采了许多新的

  • 文源

    十二卷,附录二卷。近代林义光(生卒年不详)撰。义光字药园,福建闽县(今闽侯县)人。林氏认为《说文解字》只就篆字说解,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原,因采辑钟鼎遗文,审察六书,以定诸字之本形、本义。是书前为林氏自

  • 十三经注疏

    四百十六卷。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。《周易》用曹魏王弼、韩康伯注,唐孔颖达等正义。《尚书》用伪孔安国传,孔颖达等正义。《毛诗》用汉毛公传、郑玄笺,孔颖达等正义。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皆用郑玄注,唐贾公彦疏。

  • 说文引经考

    二卷。清吴玉搢(1699-1774)撰。玉搢字籍五,号山夫,晚号顿研、钝根,淮安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廪贡生,官凤阳府训导。仕途不顺,遂潜心于金石文字之学,著述尚有《别雅》、《金石存》、《六书述部述考

  • 别本澹轩集

    八卷。明马愉(1395-1447)撰。马愉,字性和,临朐(今山东临朐县)人。生平详见《澹轩集》(辞目)。是集系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马愉之乡人都御史迟翔凤购得《澹轩集》残本,又经愉家人掇拾逸作,补

  • 易宪

    四卷。附《卦歌》一卷,《图说》一卷。明沈泓撰。沈泓字临秋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崇祯十六年(1643)进士。官至刑部主事。此书征引诸家《易》说以证朱熹《本义》,没有载《本义》原文,但全书宗旨全部与本义

  • 祭典

    一卷。晋范汪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范旺,字玄平,顺阳(今河南淅川县东)人,博学多通,善谈名理。为庾亮佐吏十余年,甚相钦待;复为庾翼长史;桓温伐翼,为荆州,以范汪为安西长史,温西征蜀,委以留府,

  • 铺夫额设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和纂辑年代。是书记载了清代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十省的铺夫名额。每铺名额,都一一分列,每铺铺名也都详载。“铺递”,是清代邮政的一部分,是书对了解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