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五经通论

五经通论

① 一卷。束晳(约261-303)撰。王谟(详见辑《圣证论》条)辑。束晳字广微,阳平元城(今河北大名东北)人,西晋经学家、史学家。曾作《玄居释》以明志,阐述“道无贵贱”,“守分任性”的观点,深受张华推崇。元康中,任司空张华属官、佐著作郎、博士尚书郎等职。元康元年(300)赵王辅政,召为记室。束晳托病辞职归里,广教门徒。晳卒,元城市里为之废业,门生故人立碑墓侧。束晳才学广博,《诗经·小雅》中有“笙诗”六篇,有声而失辞,乃补作《南陔》、《白华》、《华黍》、《由庚》、《崇丘》、《由仪》等六篇,称《补亡诗》。太康时汲郡人盗发魏襄王墓,得竹书古文十车,是魏国史书(史称“汲冢书”),但文已残缺,且为古文,束晳辨析其义,皆有义证。还草创《晋书帝纪》、《十志》;又著有《三魏人传》、《七代通记》、《五经通论》、《发蒙记》、《补亡诗》和《文集》数篇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《晋著作郎束晳集》七卷。已佚。明张溥辑有《束广微集》,收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。《晋书·束晳传》载其著作《五经通论》,而不载于隋唐二志。《册府元龟》、《经义考》虽列其书目,却不详载卷数,且别无考证,盖遗佚已久。王谟从《通典》中抄得二条,《初学记》一条,合为一卷。列为“五经总义类”中的一家,以资治经参考。收入《汉魏遗书抄》。② 一卷。束晳(见王谟辑《五经通论》条)撰。马国翰(详见《五经通义》条)辑。据杜佑《通典》引四节,又引其《与步熊问答》五节,皆阐明“礼服”的含义,再从《春秋正义》引二节,合为一卷。《诗经》中《桃夭》、《摽有梅》二篇和《周礼》中“春会男女”,他认为是说“昏姻不限时”,最切合情理。“夏封诸侯”他认为是“王据月令以非祭统,郑宗祭统而疑月令”,未见有得。又《左传》“五父陀”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分为二人,他认为是错误的,确有见地。与王谟辑本比较,只两条同;王谟引《初学记》:“男子十六可娶,女子十四可嫁”一条,马国翰未采录。此书收入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星学大成

    十卷。明万民英撰。万民英字育吾,大宁都司(在今河北平泉县)人。嘉靖年间进士,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,出为福建布政司右参议。本书取选旧传有关星学之书,排纂成帙,共收书八种:卷一《星曜图例》,卷二《观星节要宫

  • 敲空遗响

    十二卷。清(释)如乾(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)撰。如乾字憨休,俗姓不详,四川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尝主陕西兴善敦煌等寺。本集杂文八卷、诗四卷。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存目。

  • 鸾鎞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叶宪祖(1566-1641)撰。叶宪祖字美度、相攸,号六桐、桐柏、槲园外史、紫金道人、槲园居士,浙江余姚人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)进士,授新会知县,考选入京,左迁大理寺评事、工部主事,因不附

  • 大学全文

    一卷。明崔铣(1478-1541)撰。铣字子钟,号后渠,河南安阳人。明经学家,其学以程、朱为宗。著有《读易余言》、《中庸凡》、《程志》、《皇明理学名臣言行录》、《崔后渠集》等。是书先全文后通释。文遵古

  • 周易滴露集

    无卷数。清张完臣撰。张完臣字良哉,平原人。顺治十二年(1655)进士。该书都只训释文句,不涉及象数。其大旨以朱子《本义》为主,又增加了诸家之说,对于吴琏的《订疑》、蔡清的《蒙引》、姚舜牧的《疑问》所引

  • 学韵纲要

    二卷。清刘绍攽撰。绍攽三原(今陕西三原县)人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贡生。王兰生荐知什邡、南充等地。后归家主讲兰山书院,多所造就。博学通明,喜论古韵。尚著《四书凝道录》、《书考辨》、《周易详说》、《

  • 文起堂集

    十卷。明张献翼(?-1601)撰。其生卒里籍详见《纨绮集》。是集凡十卷。其中赋一卷,诗六卷,杂文三卷。其诗文多参以俳偶。张献翼虽与李攀龙笔札往还,而与皇甫涛则尤契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则称“其含咀魏、晋,

  • 水道源流

    五卷。清胡宣庆撰。胡宣庆,字余庵,星沙人。咸丰举人。著有《图史提纲》等书。《水道源流》光绪十七年(1891)刻本。共五卷,主要考订直隶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

  • 周易解尚书

    一卷。清范士增撰。此卷为范士增以《周易》来解释《尚书》者,如范士增以《周易》中的“天下文明”解《尚书》中的“光被四表”;以“观乎天文以察时变”解释“在璿机玉衡以齐七政”;以“小惩而大诫”解释“扑作官刑

  • 长清县志

    ①十四卷。清岳之岭修,徐继曾纂。岳之岭字尹瞻,河北保定人,贡生,康熙十一年(1672)任长清知县。徐继曾字兆孟,邑人,顺治十一年(1654)拔贡。长清县志创修于明万历邑侯李宗延,此志为二修。岳之岭掌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