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九疑山志

九疑山志

①四卷。清詹惟圣撰。詹惟圣,浙江人,康熙元年(1662)由江华县令调任宁远县知县。九疑山旧无志。明万历间邑令蒋镇始创之,历三月而成书。詹惟圣以其书过于简略,因于任宁远知县次年(1663)撰成此书。《九疑山志》清康熙严陵詹氏刻本,共四卷。分为:卷一,形胜,山、峰、岩、岭、江、溪、池、涧、井、湖、洞、石、图画属之。卷二,古迹,神异、建置、人物、游寓、仙释、山猺、土产属之。卷三,祝颂,碑铭、表状、祭文、图记属之。卷四,留题,赋诗、歌颂、乐章属之。兹篇考证较详。其谓九疑,汉书作九嶷。后人改之,谓舜陵之何在,终古存疑。传为舜峰者,渺无真迹,不过以其特立中宫,九峰环抱朝宗矣。即朱明、石城、石楼、峨皇、舜源、女英、箫韶、桂林、杞林九峰之名,亦难详其所自,不过峭壁高深,佳气葱郁。兹篇所记,较郡县志乘详细。其中古迹、祝颂二卷,多存故实。留题卷所载之诗赋乐章,大都为昔贤名作,均称允当。惟人物中记李郃、乐雷发二人事,与九疑山无涉。而游寓之始自许由、彭祖,亦属荒谬。② 四卷。清樊在廷撰。樊在廷,字梅村,湖南宁远人。官清泉县训导。九疑山在宁远县南六十里。明人曾撰《九疑山志》九卷。后代有续修。樊在廷为宁远人,爱九疑山,谓旧志多有失,因就旧志损益变易,增其未备,去其过浮,正其所传讹,而撰成此书。《九疑山志》嘉庆元年(1796)刻本,共四卷。其谓九疑山曰,舜践帝王,三十九年,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零陵,是为九疑。又谓,舜冢在零陵营浦县,其山九溪,皆相似,故曰九疑。其考较简,然亦有恁。综观全书,条理较清楚,然文字平平,读之乏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解

    五卷,经义杂著一卷。清黄文澍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文澍字雨田,一曰谷田,又曰谷亭,丰城(今江西丰城)人。除此二书外,还著有《童子问》、《敬义录》等。此书于每卷首题有“桃谷山房稿”字样,其侧下又注有“石畦集

  • 崇雅堂书录

    十五卷,碑录五卷,碑补录四卷。甘鹏云编。甘鹏云,生平不详,此为家藏书目。原拟仿《孙氏祠堂书目》,编为十二类,后依“四库”排比,但是在分类设目与顺序上稍有出入。各书著录书名、撰者、刊年,注明单行、丛刻之

  • 觉非集

    十卷。明罗亨信(1377-1457)撰。亨信,字用实,号乐素,广东东莞人。明永乐二年(1404)进士,选庶吉士,授工科给事中。正统中累擢右副都御史。景泰初进左副都御史致仕。亨信居谏臣位十数年,颇有政绩

  • 太岳集

    四十六卷。明张居正(1525-1582)撰。张居正江陵(今湖北)人,其生平详见《书经直解》条。此集共四十六卷。皆文无诗。神宗初年张居正独持国柄。后毁誉不一,迄无定评。文章本非所长。集中奏疏、启札最多,

  • 蓉溪书屋集

    四卷。《续集》五卷。正集明方豪编。方豪,字思道,号棠陵,生卒年不详。开化(今属浙江)人。正德三年(1508)进士。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。续集高第编。高第,绵州(今属四川)人,生卒年不详。正德九年(151

  • 清溪漫稿

    二十四卷。明倪岳撰。生卒年未详。倪岳,字舜谷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徙居上元(今江苏江宁)。南京礼部尚书谦之子。登天顺八年(1464)进士。官至吏部尚书。谥文毅。事迹具《明史》本传。倪岳承其家学,研精

  • 易经存疑

    十二卷。明林希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希元字茂贞,号次崖,同安(今福建同安)人,官至两京大理寺丞,立朝有风节。是书解经以朱熹《周易本义》为主,兼引蔡清之《周易蒙引》,微有异同。其言存疑者,洪朝选序谓其“存

  • 少司徒王公传

    一卷。明郭正城(1554-1612)撰。正城字美命,号明龙,江夏(今湖北武汉)人。万历进士,官至礼部侍郎。此书为明王重光(1502-1558)传记。重光字廷宣,号泺川,山东新城(今桓台)人。嘉靖进士,

  • 陈刚中诗集

    三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元陈孚(1240-1303)撰。孚字刚中。台州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历官台州路总管府治中、翰林待制、兼国史院编修。集中《观光稿》一卷,为至元中署上察书院山长时作;《交州稿》一卷,为至

  • 礼议

    二卷。曹元忠撰。曹元忠生卒年未详,清末民初学者,江苏吴县举人,官内阁中书,任礼学馆纂修,资政院议员。《礼议》一书根据礼经疏注并参照史传,辨析百家异说。全书共二十五篇,并附律议四首,分为上下卷。卷上自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