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三易大传

三易大传

七十二卷。明李陈玉撰。书分二册。一曰《先天古易》,阐释图书之学。又每篇附有赞语。最不同的是,以无极、太极、无极而太极分为三图,先天八卦配以英辅九星之名,后天八卦配以疏附先后之名。支离破碎,全无理由和根据。二曰《后天周易》,以解经传。虽谈象数,但均出于臆断妄说。附有易遵、易铃、易眼诸书。易铃中说,如果想明了透彻易学,只须将一切训诂辞章全部划掉,就是孔子文章所言也不过是易象之一端,方有入处。可谓敢为大言。大致谈图画处有支离破碎的弊病,谈心性处有杳冥恍惚的病端。陈玉兼二家之说,但各得二家之极弊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刊误

    二卷。唐李涪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关于李涪的生平事迹,史书记载极略。陆游《渭南集》有该书跋语,云:“王行瑜作乱,宗正卿李涪盛陈其忠必悔过,及行瑜传首京师,涪亦放死岭南”。《刊误》原书五十篇,今止存四十九篇

  • 仪礼琐辨

    一卷。清常增撰。生卒年不详。江苏泰州(今江苏省中部)人。道光五年(1825)拔贡,聪慧过人,好学不倦,著有《一松楼文稿》、《竹叶山房外集》诸书。其传见于《续纂扬州府志文苑》,《艺文》有增所撰《仪礼琐辨

  • 武林游记

    一卷。明高攀龙撰。高攀龙(1562-1626),字存之,又字云从、景逸,江苏无锡人,万历进士。官左都御史,因反对魏忠贤,被革职。其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,时称“高顾”,为东林党首领之一。后拒捕投水

  • 哭庙纪略

    一卷。清不著撰人名氏。是书所记,与《辛丑纪闻》略同,恐系一书而传抄为二者。《哭庙纪略》有嘉庆二十四年(1819)白鹿山房刊刻《丛刻三种》本,商务印书馆《痛史》铅印本。

  • 甲申杂记

    一卷,闻见录一卷、随手杂录一卷,宋王巩撰。生卒年不详。王巩字定国,自号清虚先生,莘县(今河北莘县)人。有才学,性豪迈,曾与苏轼友善。苏轼获罪,王巩亦被贬宾州。历官宗正丞。此三卷书,皆记东都旧闻杂事;《

  • 南华真经口义

    见《庄子口义》。

  • 梁氏丛书

    四种,八十卷。清梁学昌等编。梁学昌,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,梁玉绳之子。该丛书收梁学昌祖父梁同书《频罗庵遗集》十六卷,梁学昌之父梁玉绳《清白士集》二十八卷(包括《人表考》九卷、《管子校补》二卷、《元

  • 李徵伯存稿

    十三卷。明李兆先(1465?-1514?)撰。李兆先,字徵伯,湖南茶陵人。大学士东阳之子。以荫为国子生,年二十七而卒。《怀麓堂诗话》曾载兆先论诗之语。李东阳所作兆先志文,悼惜特甚。沈周《客座新闻》乃载

  • 四书问目

    无卷数。旧题朱熹撰,门人刘、刘炳述记。书前有永乐二十年(1422)刘氏九世孙刘文序,称《四书问目》原本仅在《四书大全》、《朱子文集》中存数条,后于程蕃家求得《论语》二十篇,于吴侍郎家得《大学》、《中庸

  • 英烈传

    见《皇明开运英武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