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三传折诸

三传折诸

四十四卷。张尚瑗(生卒不详)撰。张尚瑗字宏蘧,又字损持,吴江(今属江苏)人,清代经学家。康熙二十七年进士,官兴国知县。张尚瑗曾师从朱鹤龄,治《春秋》经传之学。朱氏曾作《读左日钞》,张氏仿其师作《三传随笔》,积累日久,卷帙逐夥,乃重新编纂而成此书。“折诸”之名是取扬雄“群言淆乱折诸圣”之语。此书计《左传》三十卷,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各七卷,可知其用力于《左传》尤勤。其《自序》谓:“读古人书当出己裁,而经学必以传疏为依据”,又云:扬雄“又曰:‘众言淆乱折诸圣’。欧阳氏谓:‘经简而直,传新而奇,学者乐闻而易惑’。愚以为乐闻新奇然后可以折诸简直,其新奇也,盖其所以为简直也。”此盖为其书之大旨。其书卷首两篇为通论性质,有先生评说、郊禘考、五岳考、涂山会诸侯考、左丘明时代考、五霸辨、四凶议、论左传书、成周地形、鲁地形、楚地形、宋卫地形、陈蔡曹地形、郑地形、吴越地形,总论列国地形、河、江、关、春秋列国论、春秋列国党仇分合、姬姓之国、鲁异诸国、王室之卑、晋楚更霸、秦晋姻雠、陈蔡亡于楚、齐争国始末、宋卫叛臣、季氏专鲁、三家纂晋、赤狄白狄、三传经文互异、三传立例互异、类事类语、地名同、地名与国名同、名谥同、名姓世表、人名同、同姓名录诸篇,大多为张氏所撰,间亦有采前人所论著者,此为其书之精华所在,其书之特点是取材宏富,但其贪多务得,细大不捐,亦失之芜杂。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一年,现存乾隆刻本,另清敬足斋刻其中《穀梁折诸》六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明遗民传

    六卷。朝鲜人辑,具体名氏不详。前有目录及引用书目。据所引之书分析,该书为乾隆之后撰成。所收之人甚多。引用书目中,亦有朝鲜人所著,间有他书所不载者。察其前后,极似随手录。现有朝鲜传抄本、北京图书馆藏抄本

  • 芙蓉馆集

    二卷。明杨一葵(约1607年前后在世,)撰。杨一葵,字翘卿,福建漳浦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二十年(1592年)进士。官至云南布政司。著有《芙蓉馆集》。是集凡诗一卷,,文一卷。其诗格颇清,文则多应酬之作。据

  • 世德堂集

    四卷。清王钺(1623-1703)撰。王钺,字仲威,号任庵,诸城(今山东诸城)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,因母亲年老留养不赴官。1669年母亲去世,选为广东西宁县令。后举“博学鸿词”不赴。王钺善诗文

  • 满洲资治通鉴纲目

    五十九卷。通鉴纲目前编,十八卷。通鉴纲目续编,二十七卷。康熙帝敕同儒臣共翻。汉字本有朱子撰《通鉴纲目》五十九卷;元金履祥作《前编》十八卷;又作外纪一卷,举要三卷;明商辂作《续编》二十七卷。陈仁锡集三书

  • 碑版文广例

    十卷。清王芑孙撰。王芑孙,字念丰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乾隆举人。官华亭教谕。有《渊雅堂集》等著作。书名“广例”,盖广潘昂霄、王行二书之例。因潘、王二人专崇韩、欧,王氏则要打破这个界限。碑版文字韩、欧

  • 清秘述闻再续

    三卷。清末徐沅、祁颂威、张肇棻等撰。徐沅,江苏吴县人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经济特科进士。祁颂威,山西寿阳人。张肇棻,武昌人。本书为《清秘述闻》、《清秘述闻续》(二书均已著录)之再续。《清秘述闻》及

  • 蕴珍堂石刻

    四卷。清冯恕辑。郭希安勒石。所收自唐至元,第一卷为颜真卿、苏后湖、司马温公、苏东坡、朱元璋。第二卷为朱元璋、赵清献、李忠定、宋徽宗、朱文公、朱元璋。第三卷为朱元璋、刘武僖、米元晖、朱文公、张敬夫、张儒

  • 温氏母训

    一卷。明温璜(1585-1645)录。璜初名以介,字于石,号石公,后改今名,字宝忠。乌程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。崇祯十六年进士,官徽州府推官。璜于顺治二年起兵,与金声相应,以拒清军。历四月,城破,手刃其

  • 汉石经碑图

    一卷(民国二十年排印本)。张国淦撰。国淦字乾若,蒲圻(今湖北省蒲圻县)人,曾著有《历代石经考》。汉石经出土大小数百块,其中可考者,约得四千余字。国淦即据此草为碑图,凡一卷。按,汉石经碑数,前人有四十碑

  • 弥勒上生经游意

    一卷。唐代释吉藏撰。吉藏生平事迹详见《华严经游意》辞条。《弥勒上生经游意》是对《弥勒上生经》的注疏。该《游意》共分十章。即第一序王,第二释名,第三辨理宗体,第四论因果,第五出世久远,第六成道真应,第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