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隋末官僚割据

隋末官僚割据

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反动统治。隋亡前夕,为抢夺农民胜利果实,一些隋朝官僚、地主豪强乘机起兵,各霸一方,称王称帝,出现了官僚割据的局面。主要割据者有: (1)隋虎贲郎将罗艺,据涿郡(今北京)、柳城(今辽宁朝阳)、怀远(今辽河西岸)等地,自称幽州总管。(2)隋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,据朔方(今陕西横山西白城子)、雕阴(今陕西绥德)、弘化(今陕西庆阳)、延安(今陕西延安)等郡,自称皇帝,国号梁,年号永隆。突厥封其为“解事天子”。(3)隋马邑鹰扬校尉刘武周,据马邑(今山西朔县)、雁门(今山西代县)、楼烦(今山西静乐)、定襄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)等郡, 自称皇帝,年号天兴。突厥封其为“定杨可汗”。(4)隋金城府校尉薛举,据金城(今甘肃兰州)、陇西(今甘肃陇西)等郡,自称西秦霸王,年号秦兴。后称帝,迁都天水(今甘肃天水)。(5)隋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,据武威、张掖、敦煌、西平(今青海乐都)、枹罕(今甘肃临夏东)等河西五郡,自称大凉皇帝,年号安乐。(6)隋室姻戚、太原留守李渊,据关中,国号唐,年号武德,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(7)南梁皇室后裔、隋室姻戚、罗川(今湖南淮阴东北)县令肖铣为岳州(今湖南岳阳)校尉董景珍、雷世猛等拥立为帝,据长江中游地区,国号梁,年号鸣凤(一作凤鸣),定都巴陵(今湖南岳阳),后迁至江陵(今湖北江陵)。(8)隋吴兴郡守沈法兴,据吴兴(今江苏苏州)、余杭(今浙江杭州)、毗陵(今江苏常州)、丹阳(今江苏南京)等十余郡,自称江南道大总管,后向隋越王杨侗称臣,不久又称梁王,年号延康。隋朝势力则龟缩于江都(今江苏扬州)、洛阳两地,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大业十四年(公元618年)后,江都、洛阳相继发生兵变,又出现了两个割据政权: (1)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,缢杀炀帝,立秦王杨浩为帝,率军北上。至魏县(今河北大名东),又毒杀杨浩, 自立为帝,国号许,年号天寿,定都魏县。据魏县至聊城(今山东聊城东北)之间的狭小地区。(2)隋将王世充在洛阳发动政变,废隋皇泰帝杨侗,自称皇帝,国号郑, 年号开明,据洛阳附近狭小地区。以上各割据政权互相兼并,连年混战;并均视农民义军为仇敌,残酷镇压。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,唐高祖李渊经过长达七年之久的兼并战争,终于——削平了各割据势力,镇压了各地农民义军,最后统一全国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鄢陵之战

   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。公元前579年,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,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,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。公元前576年,楚进兵郑、卫,郑背晋与楚结盟。晋怒而伐郑,楚恭王亲自领兵

  • 金田起义

    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、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。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,故称金田起义。以紫荆山区为中心的拜上帝会组织, 到1849、1850年(道光二十九、三十年)间,已有会众万余,发展到与地主武

  • 宋平南唐

    北宋攻灭长江下游李氏割据政权的战役。南唐在南方诸国中原较强盛,至其后期,政治日趋腐败,军事上屡败于后周,国力日衰。周亡,对宋屈节纳贡,以求苟延残喘。其后主李煜善属诗文,工于书画,明于音律,而沉湎于酒色

  • 隆武政权

    南明唐王政权。顺治二年(公元1645年)五月,弘光政权灭亡,同年闰六月,郑芝龙、黄道周等拥立唐王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,建元隆武。郑芝龙把持朝政,无意抗清。与鲁王政权不但不能合作,反而关系恶化, 形同水火

  • 武昌起义

    1911 (宣统三年)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利的保路运动激烈开展,各地群众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,社会矛盾空前尖锐,革命时机完全成熟。武汉是革命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,尤其是湖北新军中一直有革命党人秘密

  • 王猛辅秦

    王猛辅佐苻坚治理前秦的故事。王猛系汉族,出身寒微。苻坚登基前,与王猛志同道合,掌政后即以王猛为中书侍郎、中书令、京兆尹。王猛辅佐其进行政治、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改革,加强中央集权,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派

  • 约法省禁

    汉初对秦法的减省。秦朝刑罚繁重,极为残酷。“诽谤者族,偶语者弃市。”草菅人命,株连无辜,以致“赭衣塞路,囹圄成市。”刘邦入关,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: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西汉建立后,萧何又择取秦法中适

  • 改土归流

   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。西南地区是苗、瑶、壮、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,明初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,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,称为“土司”。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、宣抚司

  • 燕(高开道)

    隋末义军头领高开道建立的政权。高开道出身盐户,大业十二年(公元616年)从格谦起义于山东豆子䴚(今山东宁津、商河两县之间),任将军。格谦牺牲后,收其余众,转战沿海。后由沧州(今河北沧州)

  • 中都战役

   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。大安三年(公元1211年)蒙古军于乌沙堡、浍河堡大败金军后,十月,前锋直逼金统治中心中都(今北京)。主战派完颜天骥与完颜律明先后奉命组织军民,以坚固城垒为依托,在中都城内外奋战抵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