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田氏代齐

田氏代齐

春秋末年,齐国田氏代替姜齐政权的事件。春秋初年,陈国的公子完逃到齐国,任工正,称田氏。春秋末年齐景公时,公室剥夺民众生产物的三分之二,只剩下三分之一归民众维持生活;对不少民众施行刖刑,以致国家众多的市场上,麻、葛做的布鞋落价,而假腿却涨价。而田桓子(田无宇)在自己采邑内用小斗收进赋税,用大斗向民众贷出,因之民众“归之如流水”。齐景公死后,贵族国氏、高氏立景公之子荼为国君,是为晏孺子。田乞(田桓子之子,即田厘子)联合鲍氏和其他一些贵族打败国氏、高氏,另立景公之子阳生为国君,是为齐悼公,田乞为相。田乞死后,其子田成子田常(即田恒)继续为相,仍用小斗进、大斗出的办法争取民心。周敬王三十九年(齐简公四年、公元前481年),田常杀死右相监止和齐简公,另立简公之弟骜为国君,是为齐平公,田常为相,政权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,姜氏国君实际已成为傀儡。周安王十一年(公元前391年),田常曾孙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,食一城的租税。十六年,周安王正式承认田和为诸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丈夫团

    清末留日学生中的革命团体。全称为铁血丈夫团。1906年(光绪三十二年)由李烈钧、蒋尊簋、程潜等在日本东京组成,参加者多为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同盟会员,共计二十八人。以富贵不能淫、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自勉,决

  • 郭谘方田均税

    宋仁宗时清查隐田,整顿赋税的尝试。仁宗即位后,隐田逃税日渐严重,财政窘迫。景祐(公元1034年—1038年)初,大理寺丞郭谘与秘书丞孙琳在洺州肥乡县(今河北肥乡)以千步方田法清丈民田,除无地有租四百家

  • 鸿沟为界

    汉高帝四年(公元前203年)项羽与刘邦相约, 以鸿沟(自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南至淮阳入颖水)为界,中分天下,鸿沟以西为汉,以东为楚。(参见“楚汉之争”)。

  • 东厂

    官署名。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清除建文帝余党,一方面恢复和加强锦衣卫,一方面于永乐十八年(公元1420年)设立东缉事厂(简称东厂),由宦官提督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,只对皇帝负责,不经司法机关批准,可随意监督

  • 共和党

    民国初年的政党。1912年袁世凯继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,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,代行国会职权,各派政治力量为谋取议席不断分化组合。为在临时国会中与同盟会抗衡,1912年5月以章炳麟、张謇等为首的统一党,

  • 蕃汉官制度

    西夏的特殊官制。元昊建国之后,依仿辽制,在职官设置上分为蕃、汉两个系统:既仿宋制,官分文武两班,设中书省、枢密院、御史台、三司、翊卫司、官计司、受纳司、农田司、群牧司、飞龙院、磨勘司、文思院等机构,官

  • 天津电报总局

    清末设立的近代电讯企业。1880年(光绪六年)李鸿章奏准设立于天津,以盛宣怀为总办。设紫竹林、大沽、济宁、清江浦、镇江、苏州、上海等七处分局。中国第一条陆路电线即津沪电线,从天津开始循运河、越长江、经

  • 西夏国书

    即西夏标准文字。元昊称帝前即已亲自组织和指导遇仡等人仿汉字笔划,创制西夏方块文字。建国后又命野利仁荣统一整理修订,完成《国书》十二卷,作为官定西夏文“字汇”颁行。书体有楷书、篆书、行草、别体等。大庆二

  • 统一文字

    战国时期,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。各国“文字异形”非常紊乱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以秦国通用的小篆为准,统一全国字体, “罢其不与秦文合者。”令李斯、赵高、胡毋敬用小篆分别书写了《仓颉篇》、《爱历篇》、《博

  • 令黔首自实田

    秦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措施。黔首即庶民。一说因农民用黑巾裹头,故名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“更名民曰黔首”。三十一年(公元前216年), “使黔首自实田”。(《史记·秦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