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安西都护府

安西都护府

唐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之一。隋末唐初,西突厥控弦数十万,霸有西域,唐和西域的联系被隔绝。东突厥灭亡之后,唐开始和西突厥展开争夺西域的斗争。贞观九年(公元635年),唐降伏吐谷浑,打通了向西域用兵的道路,贞观十四年侯君集攻克高昌。为管理这一地区,唐在交河城(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尔和卓)设安西都护府。高宗显庆、龙朔年间(公元657—661年)平定西突厥并招抚原西突厥诸部属国之后,安西都护府迁龟兹(今新疆库车)。当时设置的濛池都护府和昆陵都护府皆隶属于安西都护府。统辖自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(一说里海)所有游牧部族和葱岭东西,东起银山,西包阿姆河两岸城廓诸国。约自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四镇为吐蕃攻陷后,安西都护府曾移治碎叶城(今苏联托克马克附近),长寿元年(公元692年),复收四镇,还治龟兹。辖境常因境内若干属国的叛乱和境外东突厥、吐蕃、大食势力的侵入而发生变化。长安二年(公元702年)分安西都护府所辖天山以北地区设北庭都护府,濛池和昆陵二都护府的辖地隶属其下,安西都护府遂专治天山南路地区。安史之乱后,随着唐朝势力的迅速削弱,葱岭以西为大食所并,葱岭以东地入吐蕃。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后不久,府治为吐蕃攻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犬戎灭周

    周幽王即位后,任用虢石父为卿士,使朝政混乱,诸侯叛离。同时继续扩大宣王末年造成的和姜氏之戎(即申戎,又称西申)的矛盾,废弃申侯的女儿申后和太子宜臼(即周平王),改立自己宠爱的褒姒为后,立褒姒子伯服(一

  • 盐铁专卖

    国家对盐铁的生产、买卖进行垄断的经济政策。春秋时,管仲在齐国实行管山海政策,国家统一管理盐铁的收购、销售。其后,亦有其他国家实行类似政策。汉初,国家曾对冶铁煮盐实行放任政策。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

  • 大顺政权

   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建立的政权。崇祯十七年(公元1644年)正月,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,称西京,建国号“大顺”,建元永昌,铸永昌钱,造《甲申历》。中央增设大学士及六政府尚书等官职,封权将军、制将军皆为侯爵,

  • 周公东征

    周公平定武庚叛乱的战争。周武王去世后,弟周公旦摄政称王。商族残余势力武庚利用周统治集团内部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的矛盾,勾结对周公不满的管叔、蔡叔,联合东方徐、奄、薄姑等东夷部落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,一时声

  • 民政长

    官名。辛亥革命后,各省置民政长,为一省行政长官。1912年尚无统一制度,经北洋政府任命民政长的只有山西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江西、福建等省。从1913年初公布《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》开始,各省

  • 严光垂钓

    东汉初年名士严光隐居垂钓的故事。会稽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严光(一作严遵),字子陵,与光武帝刘秀曾一起学习经书。刘秀即皇帝位后,严光变更姓名,隐居于齐国泽中, 披羊裘垂钓。刘秀命图画严光形貌四处访求,将

  • 典礼院

    清末官署名。清政府礼部原来所掌管的学务和部分外交事务,在中央机构变动中陆续划归其他有关衙门管理,礼部职掌只剩下典礼事务,已非国家行政,与各部职掌不相称,遂于1911年(宣统三年)改礼部为典礼院,设掌院

  • 二王八司马改革

    见“永贞革新”。

  • 中法天津条约

    原称《和约章程》,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1858年6月27日(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)清钦差大臣桂良、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。共四十二款,附约六款。其主要内容是:公

  • 中英烟台条约

    简称《烟台条约》或《芝罘条约》,又称《滇案条约》或《中英会议条款》。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1876年9月13日(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六日)由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于烟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