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国民党

国民党

中国资产阶级政党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许多革命党人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。他们为了争取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获胜,以便组织责任内阁,实行“政党政治”,主张扩大同盟会力量。1912年8月由于宋教仁等人的积极活动,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、国民共进会、共和实进会、国民公党等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,推选孙中山为理事长,提出“促进政治统一,发展地方自治,实行种族同化,注意民主政策,维持国际和平”等政纲,党务实际由宋教仁主持。国民党不仅在政纲上比同盟会有明显的倒退,而且吸收了不少官僚政客和立宪派参加,成分亦更加复杂。国会选举结果国民党获得多数席位,引起袁世凯的警忌。1913年3月,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,并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。国民党发动“二次革命”起兵讨袁遭到失败,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。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召集部分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,继续坚持反袁斗争。1916年袁世凯死后,党部迁至上海,1919年改名中国国民党。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,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确立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三大政策,实现国共合作,领导北伐战争。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,国民党先后以胡汉民、汪精卫、蒋介石等为领导人。1927年蒋介石、汪精卫相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、七一五反革命政变,实行“清党”,公开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,逐渐变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统治中国的执政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绿林起义

    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。王莽代汉称帝后,对内托古改制,法禁烦苛;对外挑起兵端,加重了人民负担。再加上天灾频仍,人们无法生存,纷纷起来反抗暴政。天凤四年(公元17年),新市(今湖北京山东北)人王匡、王凤等组

  • 立宪派请愿运动

   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为要求清政府早日实行宪政而发起的政治运动,又称立宪运动。1906年(光绪三十二年)清政府为维护和巩固统治,欺骗人民抵制革命,开始玩弄“预备立宪”骗局。立宪派对清政府宣布立宪拍手叫好,

  • 商朝

    朝代名。公元前十六世纪由商族首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王朝。始都毫(今河南商丘,一说即西毫,今河南偃师)。前期曾多次迁都,至盘庚迁都殷(今河南安阳小屯)后,商都固定下来,因而商也被称为殷。由于在殷墟发现

  • 韩信之死

    楚汉相争时, 刘邦、项羽在荣阳、成皋一带对峙。韩信破魏、赵,服燕,攻占齐国,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,于打败项羽起了重要作用。韩信虏齐王后,自请为假齐王,引起刘邦的不满。但当时刘邦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,遂采

  • 内侍省

    官署名。春秋时有寺人,战国时有宦者令,秦置将行,西汉改称长秋。其官署称长秋寺,主管宫中事宜,宣达帝后旨意,多由宦者充任。东汉以降,长秋之职益重,掌顾问、拾遗、应对及诸宫闱,成为皇帝近侍。隋文帝置内侍省

  • 一片石战役

    李自成亲征山海关的战役。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后,据守在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,曾一度准备投降,但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,终与农民军为敌。李自成于永昌元年(公元1644年)四月十三日,亲率二十万大军东征,

  • 岳麓书院

    宋著名书院。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知潭州(今湖南长沙)朱洞始建屋于岳麓山抱黄洞下(今湖南善化西),以待四方学者。咸平二年(公元999年)知潭州李允则扩建之,王禹偁为之记。咸平四年,朝廷赐监本经籍,生

  • 隋文帝改革

   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。改革内容: (一)官制方面,中央置尚书、门下、内史三省,作为最高政权机关。三省互相牵制,由内史省决策, 门下省审议,尚书省执行。三省长官共为宰相。尚书

  • 庆元党禁

    南宋宁宗时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。宁宗即位初,赵汝愚以决策内禅拥立之功出任右丞相,荐朱熹等一批道学知名人士入朝参政,力主整顿朝纲,裁抑左右近习,遂与急于操纵政柄的外戚枢密都承旨韩仛胄发生利害冲突。庆元元年

  • 义仓

    隋、唐时为储粮备荒而在民间设置的粮仓。因“义仓”设于当地村社,故又称“社仓”。北齐始征义租,于州县设仓储存。开皇五年(公元585年),隋文帝采纳度支尚书长孙平的建议,令诸州百姓及军人,共立义仓, 藏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