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吐蕃

吐蕃

古代藏族政权名。吐蕃人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,最初居住于青海一带,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朝发生联系。南北朝末朝,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羌人建立苏毗政权,以逻些(今拉萨)为中心,隋称它为“女国”,当时它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。隋末唐初,吐蕃赞普朗日伦赞吞并了苏毗,其子松赞干布(即弃宗弄赞,公元629年-650年在位)统一西藏高原,定都逻些,建立起统一的吐蕃政权。松赞干布制定了成文的法典《十善法律》,创造了文字,形成了以赞普为中心的集权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。贞观十五年(公元641年)唐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嫁松赞千布,双方关系很好。高宗龙翔三年(公元663年)吐蕃攻破青海的吐谷浑。其后逐渐兼并今四川西部的羌族地区,把云南少数族和南诏变为属部,在西北和北方,与唐朝展开争夺西域和甘肃的战争。高宗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陷西域十八州及龟兹拨换城(今新疆阿克苏),唐被迫放弃龟兹、于阗四镇。吐蕃趁中原安史之乱,又占凤翔(今陕西凤翔)以西、邠州 (今陕西邠县)以北地区。德宗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以后又攻占唐北庭、西州和安西四镇。穆宗长庆元年(公元821年)吐蕃遣使向唐求和,双方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会盟,长庆三年(公元823年)在逻些立会盟碑。武宗会昌二年(公元842年)达摩赞普死,无子,两派贵族各立赞普,爆发内战,奴隶、属民纷纷起义,吐蕃遂土崩瓦解。吐蕃计传位九代,历时二百余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庆历和议

    宋仁宗时与西夏的和议。宋夏交战,宋朝屡遭失败,损伤惨重,朝野震惊。且军费开支浩大,人民负担加重,起义反抗日增。宋遂密派使节与西夏言和。西夏在对宋战争中损耗也颇严重。又因双方停止互市,西夏国内物资日见匮

  • 授田制

   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,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。据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及郑玄注记载,年年可以耕种,土质肥美的田地,每家授予一百亩;土质较次,隔一年休耕一次的田地,每家二百亩;土质

  • 海军部

    清末官署名。1885年(光绪十一年)设海军衙门,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没,次年裁撤海军衙门。1907年(光绪三十三年)又设海军处,由陆军部兼管。1909年(宣统元年)海军处由陆军部分出,改为“筹办海

  • 宋辽榷场

    宋辽官方设置和管理的互市场所。宋初,太祖听任宋辽沿边贸易,不设官署管理。太平兴国三年(公元977年),宋置雄(今河北雄县)、易(今河北易县)、镇(今河北正定)、霸(今河北霸县)、沧(今河北沧县)等五州

  • 清末留学热潮

   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始于洋务运动。二十世纪初,清政府开始推行“新政”,派出的留学生逐渐增多。由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政府日益腐败的刺激,大批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,纷纷自费出国留学。日本学

  • 兵部

    官署名。三国曹魏始置五兵(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)尚书。西晋泰始年间废省,另置驾部、车部、库部等官。太康年间将原五兵中的中兵、外兵分为左右,置七兵尚书。东晋以降,复置五兵尚书(刘宋一度罢省)。隋

  • 汪精卫刺杀载沣事件

    汪精卫,原名兆铭,广东番禺人,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。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批驳改良派的论战中,曾起过积极作用,颇受孙中山信任,成为同盟会的重要成员。由于同盟会领导的反清起义屡遭失败,汪精卫对武装

  • 张慕起义

    蜀汉广汉(治今四川广汉北)、绵竹(治今四川德阳北)农民起义。诸葛亮的南征北伐战争,加重了人民负担。建兴五年(公元226年)广汉、绵竹地区农民,在张慕领导下,举行起义。杀贪官污吏,夺取军需物资。都尉张嶷

  • 楚汉之争

    秦亡后,项羽、刘邦为争夺全国政权而进行的斗争。钜鹿之战,项羽打败章邯,威名大振,成为“诸侯上将军”,势力最强,因欲统治全国,刘邦首先入关,接受秦王子婴投降。根据“先入关者王之”的约言,他想做关中王,项

  • 检籍

    南齐时对户籍的整顿。东晋、刘宋以来,许多富裕农民和庶族地主,常买通官府, 窜改户籍,以逃避赋役,致使国家编户数量减少,影响财政和力役来源。南齐立国后,大规模进行检籍,即检校户籍。政府以元嘉二十七年(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