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侯大苟起义

侯大苟起义

明代中期广西瑶、壮等族人民起义。散居在大藤峡地区(泛指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,以及武宣、象州、蒙山、桂平、贵县、平南、藤县等广大地区)的瑶、壮等族人民,经常起义反抗明朝封建统治者和本族土司的压迫剥削。正统七年(公元1442年),瑶族人侯大苟领导瑶、壮等族人民举行起义,众达一万人。起义军破城杀官,蔓延数千里。天顺(公元1457年—1464年)年间,起义势力发展到高州(今广东茂名)、廉州(今广西合蒲)、雷州(今广东海康)一带。成化元年(公元1465年)九月,明朝政府派右佥都御史韩雍率军十六万,分五路对起义人民进行血腥屠杀。十二月,侯大苟被俘牺牲,起义失败。此后,瑶、壮等族人民多次起义,坚持战斗,直到天启(公元1621年~1627年)末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历政权

    南明桂王政权。顺治三年(公元1646年)十一月,瞿式耜、何腾蛟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,改元永历,准备坚持抗清斗争。顺治五年,在大顺农民军余部支持下,掀起第一次抗清高潮。但腐朽的桂王政权内部党争

  • 藏印续约

    见“中英会议藏印条款”。

  • 宣王中兴

    旧史认为,周宣王统治时期,能挽救自厉王以后周王朝出现的颓势,追复文王、武王和周公的业绩,使周王朝一度趋于稳定,可称得上是“中兴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说: “宣王即位,二相辅之修政,法文、武、成、康之遗风

  • 材官

    西汉时根据地方特点训练各种兵卒,于山阻地区训练步卒,称材官。材官指勇武有材力者。

  • 共进会

    1907年(光绪三十三年),部分同盟会员成立于日本的革命团体。首先由同盟会员焦达峰、张伯祥、邓文辉等人发起,于1907年8月(光绪三十三年七月)成立于日本东京,会址初设于东京青山麻布区华群学会,后迁大

  • 江北大营

    1853年3月(咸丰三年二月)太平军攻占南京,分兵渡江占领重镇扬州。清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、陕西、黑龙江马步各军进至扬州城下扎营,是为江北大营。扎营之初,兵员万人左右。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为解决军需困难,

  • 延祐经理

    元仁宗延祐年间(公元1314年—1320年)政府在江南地区对田亩的查核与对租税钱粮的理算。当时,江南地主豪强、寺观僧道以及蒙古贵族,采用种种手段,大量隐瞒田产,逃避赋税,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。为此,延

  • 巨(钜)野教案

    又称曹州教案。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案件。甲午战争后,德国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天主教海外传教保护权,在山东南部建立了天主教南境总堂,随即在曹州府发展教会势力,唆使教徒欺压无辜平民,激起活跃于曹州的大刀会

  • 东州兵

    益州牧刘焉的军队。东汉末年汉灵帝任命刘焉为益州牧。刘焉率宗族宾客至益州,将来益州谋生的南阳和三辅(左冯翊、右扶风、京兆尹)地区流民数万家武装起来,作为自己的军事力量,称为“东州兵”。

  • 六条问事

    汉制,州设刺史,颁行六条诏书以考察郡国官吏。汉武帝元封五年(公元前106年),设十三部刺史。刺史每年八月巡行所部郡国,以六条问事,考查郡国守相二千石:一、强宗豪右,田宅踰制,凌弱暴寡。二、倍(背)公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