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

古国名。鲜卑拓跋部创建。汉魏之际,鲜卑族拓跋部兴盛起来。西晋末年,晋室欲利用拓跋部力量进攻匈奴刘渊,封拓跋猗卢为代公。建兴三年(公元315年),又进封为代王。拓跋部在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)、平城(今山西大同)两地,建立政治中心,招纳流民,开垦荒地,发展农业生产。猗卢死后,内部陷于分裂。至什翼犍时再度强盛。建国元年(公元338年),什翼犍在繁峙(今山西浑源西)即代王位。尔后在盛乐城南筑盛乐新城,代国始有固定的政治中心。建国三十九年,前秦王苻坚发兵二十万攻代,什翼犍战败,北逃阴山,部落离散,代国灭亡。代国自拓跋猗卢至什翼犍,传六主,历六十一年。强盛时,据有今内蒙、辽宁和山西、河北北部地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朝

    朝代名。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。明万历四十四年(公元1616年)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,明崇祯九年(公元1636年)皇太极改国号为清, 改元崇德,改女真族为满洲, 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顺治

  •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

   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之间的一场斗争。公元1259年,南下伐宋的蒙哥汗死于合州(今四川合川)城下,汗位归属遂成为蒙古宗室矛盾斗争的中心。当时,留守和林(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)的拖雷幼子阿

  • 首航夷州

    汉魏时期称台湾为夷州。台湾和大陆的民间联系,古已有之。到三国时期,台湾的高山族人民,时常来吴国的会稽郡(治今浙江绍兴)出售细布、斑纹布。大陆人民也常到台湾贸易。黄龙二年(公元230年)孙权派将军卫温、

  • 浙东起义

    唐末农民起义。领导者为裘甫(一作仇甫)。浙东是唐王朝财赋主要来源地之一,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特别严重。同时,浙东又是唐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。故唐末农民起义首先从这里爆发。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

  • 移宫案

    明末“三案”之一。泰昌元年(公元1620年), 光宗死,熹宗当立,抚养他的李选侍,与郑贵妃有密切往来,想利用熹宗年幼,把持政权,进住乾清宫,意在垂帘窃权。东林党人杨涟、左光斗上疏请李选侍移宫,离开太子

  • 太平道

    东汉末年民间道教的一派。灵帝熹平年间由巨鹿(今河北平乡)人张角创立,奉《太平清领书》为经典。“太平”意为“极大公平”,太平道教义的某些部分包含有主张人人平等的内容,反映了农民反对剥削,要求贫富平等的愿

  • 厉王弭谤

    周厉王实行专利,并且暴虐奢侈,国人十分不满,纷纷议论,加以谴责。大臣召穆公警告厉王说: “民不堪命矣!”周厉王为了压制舆论,召来卫国的巫者监视国人的言论,发现议论者,则加杀戮。国人敢怒而不敢言,只能在

  • 经界法

    南宋清丈田地均定田赋的措施。绍兴十二年(公元1142年),两浙路转运副使李椿年奏言经界不正十害,高宗遂下诏诸路置“措置经界所”,以椿年总其事。先行于平江府(今江苏苏州),继推广于诸路大部地区。其法:①

  • 札萨克制

    札萨克,蒙语总管之义。清代为蒙古族地区官名。蒙古可汗土蛮(达延汗的嫡玄孙)势力强大起来,联合今内蒙古地区的六个大封建主,组成了一个管理漠南蒙古的机构。三传至其孙林丹汗,时当十七世纪三十年代,被兴起于东

  • 中英藏印条约

    即《中英会议藏印条约》。英国通过第一次侵藏战争,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1888年(光绪十四年)英国殖民者诬称中国西藏地方军队在本国境内隆吐山的防守为“越界戍守”,发动了对西藏的武装侵略。清政府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