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中法越南边境通商章程

中法越南边境通商章程

又称《滇粤陆路通商章程》或《天津协定》,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法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。1886年4月25日(光绪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)由法国驻华公使戈可当和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天津签订,共十九款。主要内容是关于《中法新约》中边界通商等问题的细则,如:议定进出广西、云南边界货物的税则,凡进口税减收五分之一,出口税减收三分之一;中国人犯罪逃往越南者,交法国处理,法国人犯罪逃往中国者,交法国处理等等;第十九款规定一年内双方在北京交换批准书。法国政府感到此约远远没有满足其侵略要求,拒绝批准,并在当年重派代表来华谈判。1887年(光绪十三年)中法又签订了《续议商务专条》。通过这个条约,法国进一步扩大了在我国西南边境的领事裁判权,为法国在中越边境通商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田起义

    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、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。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,故称金田起义。以紫荆山区为中心的拜上帝会组织, 到1849、1850年(道光二十九、三十年)间,已有会众万余,发展到与地主武

  • 英德续借款合同

    1897年(光绪二十三年)清政府对日第三次赔款到期,而国库空虚,只得举借外债偿付。俄、法、英、德争相向清政府揽借,最后英德集团压倒俄法集团,取得了第三次借款权。次年3月1日(二月九日)清政府与英德两国

  • 翰林学士院

    官署名。简称学士院。掌协助皇帝起草制诏、赦敕、国书、宫廷文书及备顾问。唐玄宗开元年间,为安置文学侍从始设。宋代沿置,而权位日重,负责草拟任免将相等机密诏令。别称“玉堂”、“玉署”或“北扉”、“北门”。

  • 周王子朝之乱

    春秋后期周王室内部争夺王权的一场战乱。周景王在位期间,宠爱庶出的王子朝,因太子早死,欲立子朝为后。公元前520年,景王死,周贵族单氏、刘氏拥立嫡出的王子猛即位,是为悼王。子朝依靠旧官和工官中丢掉官职的

  • 刊正姓氏

    唐初,士族地主分山东、江左、关陇和代北四大集团。江左、代北士族,唐代已经没落。而以崔、卢、李、郑为首的山东士族虽遭到隋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,但根深蒂固,尚有一定势力。李世民家族出身关陇,不能容忍山东士

  • 厉王专利

    周厉王统治期间,贪婪暴戾,任用荣夷公实行“专利”,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,不准国人利用谋生,借以盘剥人民。这种作法是违背周族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之利的古老典章制度的,因而《国语·周语》又说“厉始革典”

  • 二程理学

    北宋程颢、程颐兄弟所倡导学说之统称。宋代思想家多以理(或“天理”)、气来论证精神与物质的关系。二程皆曾从学于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。颢以“天理”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、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根本,于伦理上则体现

  • 卿事寮

    西周中央政权两大官署之一。其长官称卿事,亦作卿士。殷墟甲骨文已有“卿史”,即卿事,但其具体职掌不明。周代卿士多由太师或太保兼任,管理一切军政事务和四方诸侯事务,周初铜器《令彝》铭文“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

  • 大齐

    唐末黄巢起义军建立的政权。广明元年(公元880年)十二月,黄巢率军攻克长安, 即皇帝位,国号大齐,年号金统,定都长安。大齐政权依唐旧制,中央设太尉及中书、门下、尚书等三省长官,以总朝政。又设军容使、枢

  • 节度使之设

    唐初沿隋旧制,在一些重要地区设总管,总揽数州军事。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改总管为都督,贞观三年(公元629年)以后,行军即称总管,本道即称都督。景云元年(公元710年)十月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