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三征南唐

三征南唐

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,曾先后三次亲征南唐。显德二年(公元9 55年)十一月,柴荣命宰臣李谷率军进攻南唐。南唐中主李璟命大将刘彦贞统兵二万赴援寿州(今安徽寿县),另派大将皇甫晖等率兵三万屯定远(今安徽定远东南),以为后援。周军自正阳(今安徽寿县西)渡淮,连败唐兵,包围寿州。次年初,柴荣自汴京(今河南开封)亲往督师,在正阳东大败唐军,斩杀其主将刘彦贞,旋乘胜连下滁(今安徽滁县)、扬(今江苏扬州)、泰(今江苏泰州)、光(今河南潢川)、舒(今安徽潜山)诸州。显德四年初,柴荣因周军久攻寿州不下,再次渡淮督战。时寿州粮尽,处境危急。南唐皇弟李景达自濠州(今安徽凤阳东北)急遣兵数万赴援,进屯寿州城北紫金山,又筑甬道直抵寿春(即寿州城),以运粮储。周军先断其甬道,隔绝寿州城内外唐军联系,尔后大举出击紫金山,歼敌五万,俘其主将边镐、许文稹等。李景达逃归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遂克寿州。同年底,柴荣又三征南唐,水陆并进,势如破竹,连下濠、泗(今江苏盱眙)、楚(今江苏清江南)、扬等州。显德五年初,南唐乞和,愿献江北庐(今安徽合肥)、舒、蕲(今湖北蕲春)、黄(今湖北新州)四州之地;并献犒军银十万两,绢十万匹,银十万贯,茶五十万斤,米麦二十万石;另岁输贡物十万。战争遂告结束。三征南唐的胜利,使后周共获南唐江北淮南之间十四州、六十四县之地,从而提高了中原王朝的声威,为后周北伐攻辽创造了条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践土之盟

    春秋时期由晋国召集诸侯在践土(今河南原阳西南)举行的盟会。公元前632年, 晋在决定霸权的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军。同年五月,晋文公召集齐、宋、鲁、蔡、郑、卫、莒七国君主盟于践土。在此期间,周襄王正式册命晋

  • 课田制

    西晋征收田租的制度。司马氏政权在实行占田制同时,还实行课田制。规定:每一丁男课田五十亩,丁女二十亩,次丁男二十五亩。课田在占田之内。“课”即督征地租之意。每人每年按所课田亩数,向政府交纳田租。丁男课田

  • 常州战役

   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。鲁港之役中南宋失败,各地宋军相继遁逃或降元,常州(今属江苏)亦降。恭宗德祐元年(公元1275年)五月,宋将刘师勇率部收复常州。元军旋又来攻,宋军力战固守。十月,元丞相伯颜亲率主力部

  • 怨军之溃

    辽天庆六年(公元1116年)高永昌起兵反辽,向金求援。五月,金乘机大举出兵,辽军大溃,辽东失陷。天祚帝乃改命耶律淳为都元帅,招募辽东饥民二万余及燕云民兵数千,又编入原属易州董庞儿等起义军余部,计有数万

  • 三征日本

    元朝对日本的侵略战争。元初,忽必烈多次遣使日本,谕其来朝。日本镰仓幕府拒不答复。至元十一年(公元1274年)三月,忽必烈命凤州(治今陕西凤县凤州镇)经略使忻都、高丽(今朝鲜)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军一万五千

  • 庆历新政

    又称范仲淹改革。宋仁宗时的一次政治革新。宋建国后,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农民土地,阶级矛盾不断激化。景祐(公元1034年—1038年)以后, 契丹渝盟,宋夏战争亦连年不断,官俸、岁币、军费剧增,国家财用日绌

  • 秦灭六国

    战国末期,秦王嬴政灭六国的事件。秦王嬴政亲理政务后,任用李斯等人为辅佐,继续实行秦昭王以来的远交近攻政策,派间谍用金玉贿赂六国权臣,使良将随其后,发动对六国的军事进攻。秦王嬴政十七年(公元前230年)

  • 瀚海都护府

    唐都护府名。高宗龙朔三年(公元663年),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本部(今杭爱山东端),改名为瀚海都护府,统领碛北诸府、州,辖境相当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。治所在今蒙古哈尔和林北。总章二年

  • 西北回民起义

    即陕西、甘肃、宁夏和青海等地回民反清武装斗争。1862年5月(同治元年四月)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率部进逼西安, “往结回众”,陕西渭南回民群众纷起响应。回民军以渭南仓渡镇、同州(今大荔)王阁村

  • 中外纪闻

    清末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报纸。初名《万国公报》。1895年8月17日(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)在北京创刊。出到四十五期时,因与外国传教士办的《万国公报》同名,被诘问,于是从四十六期起,即从12月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