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行路难三首

行路难三首

【介绍】:

①(全)李白作。乐府旧题,《乐府诗集》卷七〇列于《杂曲歌辞》,并引《乐府解题》云:“《行路难》,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。”古辞已佚。六朝以来,拟作甚多。今存最早的是鲍照《行路难》十八首。胡震亨云:“《行路难》,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。古辞亡,鲍照拟作为多,白诗似全学照。”(《李诗通》卷三)第三首宋本注云:一作“古兴”。三首诗彼此相联,密不可分。第一首感叹虽仕路多端,而自己却终无路可走;第二首写世无燕昭王那样的明主,无人赏识重用自己;第三首历举古代贤达不得善终的故事,表示自己对仕途的绝望。三诗皆以“行路难”来感叹仕途之坎坷险恶,决心隐遁远去,当作于天宝初李白辞京之后。《唐宋诗醇》卷二云:“冰塞雪满,道路之难甚矣。而日边有梦,破浪济海,尚未决志去也,后有二篇,则畏其难而决去矣。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,真写得难字意出。”三诗写得纵横捭阖,迭荡生姿,奇气沛然。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。②(全)顾况作。《行路难》,乐府旧题,属《杂曲歌辞》,大多描写世路艰难和离别的悲伤,常以“君不见”为首。本组诗就写处世之险,人生之艰。第一首写世情淡薄,挚友难交;第二首慨叹人生易老,青春难驻;第三首写生必有死,神仙长生之事难以期待。语言通俗,意境显豁,充满哲思禅理。③(全)柳宗元作。《行路难》是古乐府旧题。柳宗元用以歌咏时事,反映当时的政治斗争。第一首借夸父和竫人两形象,对革新派和腐朽势力加以褒贬。第二首以乱采滥伐为喻,影射腐朽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迫害,对人才的摧残。劝谕统治者爱惜人才,举贤任能。第三首写时宜、境遇对人之贵贱的影响,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喟。韩醇《诂训柳集》卷四三云:“三诗皆意有所讽,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,竟不免渴死,反不如北方之短人,亦足以终天年。盖自谓也。中篇谓人才众多,则国家不能爱养,逮天下多事,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材。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意也。下篇谓物适其时则无有不贵,及时异事迁,则贵者反贱。……盖言其前日居朝而今日贬黜之意也。当是贬永州后作。”汪森评曰:“音节古,色泽鲜,绝去纤、伪二种流弊。”(《韩柳诗选》)日本近藤元粹亦云:“寓意托深,议论亦甚正,虽然子厚言此,盖未知其罪过也。”(《柳柳州诗集》卷四)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燕拂云晴亦雨,江豚吹浪夜还风

    【介绍】:许浑《金陵怀古》诗颈联。诗人融合有生命的物象与无生命的自然景色,描绘出一幅生气贯注、饶有灵性的画图。出句谓石燕拂云而飞;对句谓江豚逐浪而游。二句构思奇特,观察入微,堪为佳句。

  • 甲子

    ①甲,天干的首位;子,地支的首位。古代以天干、地支递次相配以纪日或年。因用“甲子”泛指岁月、光阴。杜甫《春归》:“别来频甲子,倏忽又春华。”②指年岁;年龄。贯休《赠轩辕先生》:“略问先生真甲子,只言弟

  • 唐远悊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诗人。生卒年、籍贯、事迹不详。中宗时人。《全唐诗》存诗一首。时代据所附小传。

  • 南歌子

    词牌名。一名《南柯子》、《望秦川》、《风蝶令》等。原为唐教坊曲名。分单调、双调。单调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,平韵。五代张泌所作为二十六字;唐温庭筠所作为二十三字。双调为五十二字,有平韵、仄韵两种。五代孙光

  • 薛逢诗集

    诗集。唐薛逢撰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四》著录《薛逢诗集》十卷,又《别纸》十三卷、《赋集》十四卷。《直斋书录解题》之“别集类上”著录《四六集》一卷,“诗集类上”著录《薛逢集》一卷。《宋史·艺文志七》著录《薛

  • 种桃杏

    【介绍】:白居易元和十四年(819)初抵忠州时作。第四句的“欲忘京华”是全篇诗眼。前三句是忘京华的缘由,后二句是为忘京华作的努力,然而一个“欲”字,使作者那种欲忘而难忘的沉痛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,思

  • 婕妤

    见“倢伃”。

  • 多知汉

    聪明人;工于心计的人。寒山《诗三百三首》之二三七:“我见多知汉,终日用心神。”拾得《诗》之四六:“嗟见多知汉,终日枉用心。”

  • 太真

    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号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中有一人字太真,雪肤花貌参差是。”

  • 蓝田山庄

    宋之问《别之望独宿蓝田山庄》:“尔寻此京路,予卧南山阿。”又《蓝田山庄》:“辋川朝伐木,蓝水暮绕天。”据此知宋之问山庄在蓝田(今为陕西西安市郊县)辋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