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司空曙作。当写于大历年间在长安为官时。暕公,一位名暕的高僧,当隐于长安城南的终南山。诗写柴门庭院的寂寞凄凉,表达了欲隐不能的痛苦心情,对暕公的闲云野鹤生活深表羡慕。元辛文房评云:“闲园即事,
(—xuán)古代诸侯陈列乐器三面悬挂。崔邠《享文敬太子庙乐章·亚献终献》:“醴齐泛尊彝,轩县动干戚。”
【介绍】: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诗句。始,才。犹,还。二句谓在诗人等无数次催促下琵琶女才从船舱里出来,但还怀抱个琵琶遮了半边脸。章燮说:“千呼万唤,写其身分,不轻接人。”(《唐诗三百首注疏》卷三)
①指诗、词、曲、赋等关于字数、句数、对仗、平仄、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。白居易《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十二》:“每被老元偷格律,苦教短李伏歌行。”②指格律诗。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
相传晋代皇初平十五岁外出牧羊,被道士携至金华山石室,四十余年不复念家。其兄初起历山寻索,多年不得,至金华,见之,问羊所在,初平叱白石成羊数万头,其兄初起亦从之学道,隐居金华。见晋葛洪《神仙传》。后因以
清朱鹤龄撰。见《杜工部诗集辑注》。
困顿;处境不利。卢纶《寄郑七纲》:“小来落托复迍邅,一辱君知二十年。”
①又称词、歌词、曲子词。是产生于隋唐,于中唐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。它有许多调子,每调有一名称,每调的句数,每句的字数,以及用韵的位置、字声的平仄,都有定式。比之五、七言诗,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词调
【生卒】:?~961【介绍】:一作齐镐,误。南唐时人,仕中主、后主两朝,任给事中、枢密使等职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句。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补诗1首。
【介绍】:韦应物作。全椒县,唐属滁州,今属安徽。《舆地纪胜·淮南东路·滁州》:“神山,在全椒县西三十里,有洞极深。唐韦应物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诗,此即道士所居也。”韦于建中三年(782)四月除滁州刺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