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灵隐寺

灵隐寺

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灵隐山麓。前临冷泉,面对飞来峰。又称云林禅寺。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。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(326),因山为名,系印度僧人慧理所建。五代吴越国时两次扩建。当时有九楼、十八阁、七十二殿,僧众三千余人,盛极一时。历朝屡毁屡兴。现存寺乃十九世纪重建,后又多次修葺。寺有东西山门,与天王殿并列,天王殿居中。其后为大雄宝殿,殿高33.6米,高甍飞宇,琉璃瓦顶。寺周围峰峦竞秀,泉水潺湲,古木苍郁,清幽静谧。初唐诗人宋之问有《灵隐寺》诗,即指此。

【介绍】:

宋之问作。灵隐寺,在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。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七云:之问贬黜放还,游灵隐寺。夜月极明,长廊行吟曰:“鹫岭郁岧峣,龙宫镇寂寥”。久不能续。有老僧点长明灯,问曰:“少年夜久不寐,何耶?”之问曰:“偶欲题此寺,而兴思不属。”即曰:“何不云‘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。’”之问愕然,讶其遒丽,迟明更访之,则不复见。寺僧有知者曰:“此骆宾王也。”大概世人因之问为御用文人,且文风偏于纤丽,不能为此壮美之辞,故杜撰此则传说,并兼怀才高运蹇的骆宾王。其实,综观之问创作,面貌颇为丰富,奇采壮语时见,偶然触发,响遏行云,乃情理中事耳。此诗于苍茫雄浑中化入宗教氛围,既壮严肃穆,又飘逸超然,读之令人尘虑顿消,淡然有出世之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挑拨

    挑动;拨弄。李昪《咏灯》:“主人若也勤挑拨,敢向尊前不尽心。”

  • 叔孙玄观

    【介绍】:一作叔孙元观,又作叔孙观。徐州薛县(今属山东)人。开元间登博学宏词科。后为大理司直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判年

    舍上一年的时间。意谓心中愿意长时间逗留。杜甫《重过何氏五首》之五:“到此应常宿,相留可判年。”

  • 投醪

    《吕氏春秋·顺民》:“越王苦会稽之耻,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。身不安枕席。口不甘厚味……内亲群臣,下养百姓,以来其心。有甘脆不足分,弗敢食;有酒,流之江,与民同之。”高诱注:“投醪同味。”后因以“投醪

  • 平分秋色

    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皇天平分四时兮,窃独悲此廪秋。”韩愈《合江亭》:“穷秋感平分,新月怜半破。”本谓感叹四季平均而秋天令人悲伤。后或以“平分秋色”为咏秋月之典。宋李朴《中秋》: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

  • 郎馀庆集

    文集。唐郎馀庆撰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下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四》均著录《郎馀庆集》十卷。其后未见著录。作品已佚。

  • 柴夔

    【介绍】:文宗大和中进士。余不详。《全唐诗》录其诗1首。

  • 戴幼公

    【介绍】:见戴叔伦。

  • 屈平词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

    【介绍】:李白《江上吟》诗句。二句谓屈原的文学成就如日月高悬,而楚怀王和楚襄王却随着岁月的流失,而泯灭不闻了。屈原,名平。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:“国风好色而不淫,小雅怨诽而不乱。若《离骚》者,可谓兼之矣

  • 要自

    ①应,须。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》:“道州手札适复至,纸长要自三过读。”刘禹锡《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盐铁使院中作》:“簿书盈几案,要自有高情。”②可是,却。储光羲《同王十三维偶然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