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沈佺期

沈佺期

【生卒】:656?—714?

【介绍】:

唐代诗人。字云卿。相州内黄(今属河南)人。排行三。高宗上元二年(675)登进士第,授协律郎。武后时迁通事舍人,预修《三教珠英》,书成,转考功员外郎。长安二年(702)迁给事中。遭劾入狱,未究被释。神龙元年(705)因谄附张易之,流放驩州。遇赦,稍迁台州录事参军。三年(707)召拜起居郎,兼修文馆直学士。后历中书舍人、太子少詹事。开元初卒。世称“沈詹事”。佺期诗多应制奉和之作,诗风靡丽,但也有一些内容充实、情韵颇高的作品,如写征人思妇哀怨的《杂诗》三首、《独不见》等均为后人传诵。至于其流放驩州期间诸作,如《过七盘岭》、《岭表逢寒食》、《驩州南亭夜望》、《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》,情真意切,洗削铅华,更与应制之作迥然不同。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,并称“沈宋”,历来被视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。他们的律诗,不仅声律精切,属对工巧,“约句准篇,如锦绣成文”(《新唐书·宋之问传》),而且着意追求构思和意境的创新,使诗歌艺术较之古体诗更为凝练含蓄,工巧有致,完成了诗歌体制的一大变革。沈佺期诗作气度宏大高华,尤长于七律,对七律体制的规范化较宋之问作用更大。他创制的七律,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(《诗薮内编》卷四)。名篇《独不见》一气盘旋,情韵具足,姚鼐说其“高振唐音,远色古调”(《今体诗钞》卷一)。原有《沈佺期集》十卷,久佚。明人辑有《沈佺期集》(一名《沈云卿集》、《沈詹事诗集》)。《全唐诗》编诗三卷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二首、断句四联;《全唐文》存文六篇。陶敏有《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》。事迹见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,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卷一。

【生卒】:656?—715?

【介绍】:

字云卿,行三,故人称沈三。相州内黄(今属河南)人。上元二年(675)进士。曾授协律郎,后迁通事舍人。圣历中,预修《三教珠英》。长安元年(701)迁考功员外郎,再迁给事中。神龙元年(705),中宗复位,诛张易之兄弟,沈佺期因谄事张易之,坐流驩州(今越南荣市)。遇赦,量移台州录事参军。后召拜起居郎,兼修文馆直学士,历中书舍人,终太子少詹事,世称“沈詹事”。玄宗开元初卒。新、旧《唐书》有传。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,俱以律诗见称,时号“沈宋”。二人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,有着重要的贡献。可以说,律诗到沈宋时期,才真正进入自觉的阶段,近体诗的诗律规范基本定型化。赵翼曰:“至唐初沈、宋诸人,益讲求声病,于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,如圆之有规,方之有矩,虽圣贤复起,不能改易矣。”(《瓯北诗话》卷一二)沈、宋并称,但各具特色。胡应麟曰:“沈、宋本自并驱,然沈视宋稍偏枯,宋视沈较缜密。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。”(《诗薮·内编》卷四)现存诗约160首,《全唐诗》编为3卷。明人辑有《沈佺期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昼锦

    见“昼锦还乡”。

  • 唐备

    【介绍】:龙纪元年(889)进士,仕历不详。长于古诗,诗风古朴,寄寓讽刺,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评其诗“多涵讽刺,颇干教化,非浮艳轻斐之作。”《全唐诗》存诗3首,《全唐诗补编·续补遗》补诗2句。

  • 问鹏

    西汉贾谊为长沙王太傅,郁郁不得志,有鵩鸟(即猫头鹰)飞入他的居室,贾谊知其不祥,自认为自己寿命将终,乃作《鹏鸟赋》以抒发感伤之情。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后因以“问鹏”为咏贬官或哀痛早亡之典。苏颋《

  • 遗失

    失误,过错。杜甫《北征》:“虽乏谏诤姿,恐君有遗失。”

  • 晚柳蝉和角,寒城烛照涛

    【介绍】:周贺《寄姚合郎中》诗句。这两句写秋日晚景,“晚柳”、“寒城”点出时间节令,“蝉和角”写所闻,“烛照涛”写所见。声的相和与光的映照都透露出秋晚的凄凉之意。诗句反映出诗人愁苦的情怀。

  • 刘元载妻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仁宗时人。《全唐诗》误收其《早梅》诗1首。

  • 陈仲师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中师。

  • 去来

    离去。来,语气助词。王建《过绮岫宫》:“武帝去来罗袖尽,野花黄蝶领春风。”灵澈《听莺歌》:“飞去来,莫上高城头,莫下空园里。”

  • 亥字

    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载:晋悼夫人赐给筑杞城的役卒饭吃,绛县一老人也前去吃饭。有人问他的年龄,他只说生于正月甲子朔,已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。师旷推算是七十三岁。史赵说“亥”字二首六身正好是天数,那就是

  • 不废江河万古流——杜甫诗赏析

    陈文华著。分上下两篇。上篇论述杜诗的创作艺术,下篇为杜诗赏析,共选诗24首。此书系张梦机主编的《诗与诗人丛刊》之一种,张氏在该书弁语中说:“陈君文华,研习杜诗多年,颇具心得,对于杜甫诗律的研究,尤擅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