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杜审言

杜审言

【生卒】:约646—708

【介绍】:

唐代诗人。字必简。祖籍襄阳(治今湖北襄樊),父迁居巩县(今河南巩义)。排行五。杜预后裔,杜甫祖父。高宗咸亨元年(670)登进士第,授隰城尉。累转洛阳丞。武后圣历元年(698),贬为吉州司户参军。因与群僚不和,被州司马周季重诬构下狱,其子杜并愤而刺杀周季重后亦被害。审言免官还洛阳。事闻朝廷,武后召见,甚加叹异,授著作佐郎,迁膳部员外郎。中宗神龙元年(705),因附阿张易之兄弟,流配峰州。二年(706)召还,授国子监主簿,加修文馆直学士。景龙二年(708)卒,年六十余,赠著作郎。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,为文章四友,世号“崔、李、苏、杜”。后以诗文“含绝唱之音”,“有重名于天下”(陈子昂《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》)。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。他的诗大多为写景、纪行、酬唱之作,以浑厚遒劲见长,也有清新流丽者。他大力创作律诗,以五律数量最多(二十八首,占现存诗十分之六以上),成就最高。《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》、《登襄阳城》、《秋夜过临津郑明府宅》等篇,思致工巧,句律严整,音韵协调,对五律的规范、定型颇有影响。七律《春日京中有怀》等,皆工密有致,在初唐亦属首倡。他与沈佺期、宋之问同为唐代近体诗之奠基人。清人王夫之曰:“近体梁、陈已有,至杜审言始叶于度。”(《薑斋诗话》)其诗法对杜甫影响较深。原有《杜审言集》十卷,已散佚。宋刻本《杜审言集》,仅一卷,存诗四十三首。徐定祥有《杜审言诗注》。事迹见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,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卷一。

【生卒】:645?—708

【介绍】:

字必简,行五。郡望京兆(今陕西西安),祖籍襄阳(今湖北襄樊),洛州巩县(今河南巩义)人。为大诗人杜甫祖父。咸亨元年(670)进士。官隰城尉,累转洛阳丞。圣历元年(698)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。后武后召见,授著作佐郎,迁膳部员外郎。神龙元年(705),因谄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,与宋之问沈佺期等人同时遭贬,流放峰州。召还,授国子监主簿、修文馆直学士。景龙二年冬病卒。新、旧《唐书》有传。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“文章四友”,世号“崔李苏杜”。为人恃才傲物,但能诗工书,对近体诗的形成贡献颇大。许学夷曰:“五言律体实成于杜、沈、宋,但后人但言成于沈、宋,何也?审言较沈、宋复称俊逸,而体自整栗,语自雄丽,其气象风格自在,亦是律诗正宗。”(《诗源辩体》卷一三)现存诗43首,《全唐诗》编为1卷。有《杜审言诗集》传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林降臣

    【介绍】:见林嵩。

  • 赠李司空妓

    【介绍】:《全唐诗》据孟棨《本事诗》和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定为刘禹锡作,《太平广记》、《耆旧续闻》亦作刘禹锡诗。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后集卷九引《唐宋遗史》则云韦应物作。但《四部丛刊》景宋本《刘梦得文集》不收此

  • 魏扶

    【生卒】:?—850【介绍】:唐代文学家。字相之。籍贯不详。大和四年(830)进士及第。会昌二年(842),自起居郎充翰林学士。三年(843),加知制诰。四年(844),转考功郎中,拜中书舍人,并充翰

  • 李適集

    文集。唐李適撰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下》著录《李適集》二十卷,《新唐书·艺文志四》作十卷。其后未见著录,当亡佚已久。《全唐诗》存诗一卷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一首。

  • 寄唐生

    【介绍】:白居易作于元和初年。唐生即唐衢,河南蒙阳人,举进士不第,因忧伤国事日非而哭。工诗,与白居易友善,他们约在贞元二十年(804)相识于李翱家,一见如故。此诗前二十句写唐生,既同情其无衣无食、怀才

  •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

    【介绍】:李商隐作。这是作者追溯唐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,集中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一篇重要作品。全诗可分三大段,从在农村所见到的荒凉残破的景象入笔,借村民之口引出从唐初至文宗开成年间治乱兴衰情况的叙述,末段

  • 鲍车

    载有鲍鱼之车。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,李斯等恐天下有变,秘不发丧。载归途中,天热尸臭,以鲍鱼置车上,以乱尸臭。事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。后常以“鲍车”指秦始皇死事。李显《幸秦始皇陵》:“欲厌东南气,翻伤掩

  • 张载勒铭

    晋张载随父入蜀,作《剑阁铭》刻于剑阁山上。后用作咏剑阁山之典。唐彦谦《兴元沈氏庄》:“江绕武侯筹笔地,雨昏张载勒铭山。”

  • 折槛

    西汉朱云当着众公卿面,请求汉成帝斩佞臣张禹。成帝怒,欲斩朱云。朱云在御史拉他下殿堂时,攀折殿槛,槛折断,皇帝悔悟。见《汉书·朱云传》。后用以称美直谏之臣。耿?《赠别刘员外长卿》:“不学朱云能折槛,空羞

  • 辟易

    退避;躲闪。李白《行行游且猎篇》:“海边观者皆辟易,猛气英风振沙碛。”亦比喻心悦诚服。杜甫《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》:“诵诗浑游衍,四座皆辟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