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李邕

李邕

【生卒】:678—747

【介绍】:

唐代散文家。字泰和。扬州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李善之子。少知名。武后长安初,李峤等荐其词高行直,授左拾遗。中宗时,以与张柬之善,出为南和令,又贬富州司户参军事。少帝唐隆元年(710)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,改户部员外郎。又贬崖州舍城县丞。玄宗开元三年(715),入为户部郎中。又出为括州司马。十三年(725),迁陈州刺史。以贪赃枉法贬为钦州遵化县尉。二十三年(735)后,以军功累转括、淄、陈三州刺史。天宝初,为汲郡、北海太守。六载(747)为李林甫所害。以官终北海太守,世称“李北海”。代宗时,追赠秘书监。邕以文名天下,尤长于碑颂,时中朝衣冠及海内寺观多持金帛往求其文。所作以《张韩公行状》、《洪州放生池碑》、《批韦巨源谥议》最为著名。其诗《六公咏》为杜甫所推重(见《八哀诗·秘书监江夏李邕》)。又精于书法,行草之名尤著。据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载,著有《狄仁杰传》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作《狄梁公家传》)三卷、《金谷园记》一卷、文集七十卷,均已佚。明人辑有《李北海集》。《全唐文》存文五卷,《唐文拾遗》补八篇;《全唐诗》存诗四首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七首,移正一首。事迹见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,《书史会要》卷五。

【生卒】:678—747

【介绍】:

字泰和,扬州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李善之子。长安初,李峤、张廷珪荐其词高行直,授左拾遗。宋璟劾奏张昌宗,邕于天后前抗言助之。少帝唐隆元年(710)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。后以军功累转陈、括、淄、滑等州刺史。天宝初,为汲郡、北海太守。六载(747)为李林甫所杀。官终北海太守,世称“李北海”。邕以文名天下,尤长于碑颂,时中朝衣冠及海内寺观多持金帛往求其文。精于书法,行草尤著。新、旧《唐书》有传。《全唐诗》存诗4首。《全唐诗补编》补诗7首。明人辑有《李北海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若拙

    【介绍】:唐末五代文学家。生卒年、籍贯不详。五代时,曾佐荆南节度使高从诲。后目盲。能诗,《中秋夜不见月》“人间虽不见,天外自分明”为高从诲所称赏。有《后史补》三卷,《宋史·艺文志二》著录于传记类,已佚

  • 寄扬州韩绰判官

    【介绍】:杜牧作。杜牧大和末年在扬州为淮南节度掌书记,韩绰为判官,后牧入京为监察御史,韩仍在扬州,杜牧思念他而作此诗。全诗通过扬州胜景的描写,委婉地探问韩绰的近况,表示自己的思念之情,是杜牧笔法的高妙

  • 三千客

    战国信陵君、孟尝君、春申君皆有门客三千,平原君有数千。后因以“三千客”用作咏门客之典。李华《奉寄彭城公》:“公子三千客,人人愿报恩。”亦作“三千士”。孟郊《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》:“食恩三千士,一旦为

  • 杜倚

    【介绍】: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)人。杜淹玄孙。官至左卫将军。大历间在越州,曾与严维、鲍防等人联唱,结为《大历年浙东联唱集》。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录其所预联句诗1首,四言偈1首。

  • 霞光曙后殷于火,水色晴来嫩似烟

    【介绍】:白居易七律《早春忆苏州寄梦得》颔联。上句写天亮后霞光殷红如火,下句写天晴时水色嫩似青烟。诗句以浓烈的色彩描绘出苏州早春的绚烂景色。

  • 李应

    【介绍】:郡望赵郡(今河北赵县)。贞元十一年(795)进士,历户部员外郎、户部郎中、湖州刺史,元和十五年(820)为苏州刺史。余不详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钟大理

    三国魏书法家钟繇曾两任大理寺卿,故称钟大理。后用作称美书法家或执法官员之典。韩翃《送卢大理赵侍御祭东岳兼寄孟兖州》:“上客钟大理,主人陶武威。”

  • 一团

    ①一个圆形之物。白居易《能无愧》:“一团香絮枕,倚坐稳于人。”②一堆,一处。王建《宫词一百首》之九九:“后宫宫女无多少,尽向园中笑一团。”③一片。李山甫《公子家二首》之二:“柳底花阴压露尘,醉烟轻罩一

  • 周得臣

    【介绍】:见昭州人周渭。

  • 旭日衔青嶂,晴云洗渌潭

    【介绍】:寒山《诗三百三首》诗句。诗谓初升之太阳被绿荫覆盖的山峰遮住了部分,好似衔在山峰上;晴朗的天空中几片行云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水中,好像被洗得更加明净。“衔”和“洗”两个动词化静为动,使整个画面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