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李观

李观

【介绍】:

①赵郡(今河北赵县)人,李华族子,李华曾称其诗。永泰二年(766)自楚州游吴,大历中官洛阳丞,九年(774)在湖州参加皎然颜真卿等人联唱。后官至监察御史。与字元宾之李观非同一人。《全唐诗补编·补逸》存联句诗1首。②(766—794)字元宾,行三十。郡望陇西(今属甘肃),寓于吴(今江苏苏州)。初应试不第,居京读书,与韩愈游梁肃门下。贞元八年(792)与韩愈、欧阳詹崔群同榜登第,时人称为“龙虎榜”。又中博学宏词科,授太子校书郎。善古文,有辞采,长于记事说理,韩愈尝称之。有《李元宾文集》行世。《全唐诗》收诗4首。

【生卒】:766—794。一说759—788,误

【介绍】:

唐代散文家、诗人。字元宾。苏州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郡望陇西(治今甘肃陇西南)。排行三十。一说李华从子,误。十岁读书,十六能文,有壮心。十八岁再蒙乡荐。弱冠仗义敢言,推贤进士,上书于苏州刺史韦应物等代诉寒士小吏之不幸,向右补阙梁肃孟郊、崔弘礼。贞元五年(789)举进士。再试不利。七年(791)西游邠州,与李益等交往。八年(792)进士及第,又登博学宏词科,授太子校书郎,东归觐省。九年(793)十一月赴长安就任。旋卒,时年二十九。与韩愈友善。工古文,时人谓与愈相上下,是推动古文运动的重要作者。《谒夫子庙文》等推尊孔子和儒道,为韩愈建立“道统”的先声。《报弟兑书》、《帖经日上侍郎书》等主张文贵天成,不可强高,“上不罔古,下不附今,直以意到为辞,辞迄成章”。所作有赋、记、铭、碑、祭、吊等,尤多书、论,陈述对政事、教化、文学等的见解,抒写失意不平的感情。陆希声称其文“尚于辞,故辞胜其理”,“不古不今,卓然自作一体。激扬发越,若丝竹中有金石声;每篇得意处,如健马在御,蹀蹀不能止”。但多用对偶,未能完全摆脱骈文的影响,熔铸之功又不够,不免意浅语枝,时见雕琢艰涩之迹。代表作《上宰相安边书》、《项籍碑铭并序》、《邠宁庆三州节度飨军记》、《吊韩弇没胡中文》等,为唐文传世名篇。亦能诗。张为诗人主客图》列为“高古奥逸主孟云卿之“升堂”。《赠冯宿》、《宿裴友书斋》较好。其遗文,唐末陆希声辑为《李观文集》三卷,并作序,著录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四》。北宋赵昂又辑补遗文二卷为外编。今传明人辑《李元宾文集》六卷本等。《全唐诗》存诗四首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三首又二句。事迹见唐韩愈《李元宾墓铭》、陆希声《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》、《新唐书·李华传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标标

    高大魁伟貌。杜牧《郡斋独酌》:“我爱李侍中,标标七尺强。”

  • 东篱

    见“东篱菊”。

  • 杜公池亭

    许浑有《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》诗。《樊川诗集注》卷二《忆游朱坡四韵》题注引《雍大记》:“朱坡在陕城南四十里,与华严寺相近,瞰南山之胜。故少保杜公池亭在焉。”按朱坡当即朱陂,据此知杜公池亭在长安南杜曲(今

  • 杂纂

    笔记。一作《义山杂纂》。唐李商隐撰。鲁迅疑非诗人李商隐之作。一卷。该书主要记录可资戏笑的俚俗常谈鄙事,用以类相从的体式。如“煞风景”条下,共列“松下喝道、看花泪下、苔上铺席、斫却垂杨、花下晒裩、游春重

  • 击搏挽裂

    攻打撕裂。形容争斗激烈。陆龟蒙《五歌·水鸟》:“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,击搏挽裂图羶腥。”

  • 古今诗人秀句

    选集。唐元兢编。元兢有关文学方面的著述颇多,以《古今诗人秀句》最为著名。惟此书已佚,仅存一序,见采于《文镜秘府论》南卷《集论》中,可借以略窥本书之编写过程及大旨所在。此书之编纂,始于元兢为周王府参军之

  • 跋朝

    举朝;整个朝廷。韩愈、李正封《晚秋郾城夜会联句》:“跋朝贺书飞,塞路归鞍跃。”

  • 风骚要试

    徐衍撰。见《风骚要式》条。

  • 任翻

    【介绍】:又作任蕃。唐末诗人,尝居台州。能诗,张为《诗人主客图》列其为“清奇雅正主”之升堂者。刘克庄称其诗多“佳句”(《后村诗话》前集卷一)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8首,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补《台州早春》诗

  • 李德裕年谱

    傅璇琮撰。齐鲁书社1984年10月出版。44.1万字。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,是李党领袖,又是“唐中世第一等人物”(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卷二)。牛李党争对中晚唐的政治和文学都有深刻的影响。“而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