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无名歌

无名歌

诗歌。作者佚名,或以为殷济、释无名之作。见敦煌遗书P3620。原卷末署“未年三月廿五日学士张议潮写”。全诗完整。如云:“天下沸腾积年岁,米到千钱人失计。附郭种得二顷田,磨折不充十一税。今年苗稼看更弱,枌榆产业须抛却。不知天下有几人,只见波逃如雨脚。去去如同不系舟,随波逐水泛长流。漂泊已经千里外,谁人不带两乡愁。舞女庭前厌酒肉,不知百姓饿眼宿。”诗人以写实的手法,质朴的语言,深刻反映出中唐前后及沙州地区的社会面貌,矛盾加剧,饥荒遍地,赋税加重,民怨沸腾,广大穷苦百姓不得不背离家园,漂泊异乡,生活陷入更加艰难困苦的境地。从诗末题记来看,此诗最迟也写于张议潮离开敦煌地区之前,亦即唐咸通八年(867)。该诗为研究唐代边陲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提供生动的材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心寺僧

    【介绍】:姓名无考。昭宗乾宁间僧人,住袁州水心寺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随师东

    【介绍】:李商隐作。“随”通“隋”。此诗借隋师东征暗指唐文宗大和年间讨伐李同捷的战争,慨叹朝廷尽管化费了大量军费,但军令不严,赏罚不明,用人不当,虚传捷报,致使沧州一带长期战云密布,尸骨遍野。五、六句

  • 薜带

    ①以薜荔藤做的腰带。多指隐者装束。皮日休《雨中游包山精舍》:“幽人共跻攀,胜事颇清便……薜带轻束腰,荷笠低遮面。”②借指屈原。因屈原《九歌·山鬼》有“被薜荔兮带女罗”句,故称。李白《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

  • 韦蟾

    【介绍】:字隐珪,下杜(今陕西西安)人。韦表微子。宣宗大中七年(853)进士。僖宗乾符年间官至尚书左丞。工诗,与李商隐、段成式、罗隐等多有酬唱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0首及断句2联。

  • 紫髯将

    三国吴孙权生有紫胡须,勇敢善战,魏将张辽曾袭击他,但因不知其为孙权而放跑他而悔恨。事见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。后因以“紫髯将”称勇将。韩翃《送李中丞赴商州》:“当年紫髯将,他日

  • 骊珠

    传说中从深渊里的骊龙颔下取得的宝珠。见《庄子·列御寇》。后常以喻珍贵的人才。陈子昂《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》:“宝剑终应出,骊珠会见珍。”

  • 孟一之诗集

    诗集。五代孟贯撰。贯字一之,因以名集。其集,宋人书目未见著录。明胡震亨《唐音癸签·集录》著录《孟贯诗》一卷。《唐才子传·孟贯》谓“有诗集今传”。传世刊本,有清席启寓编《唐诗百名家全集》影宋刊本《孟一之

  • 副相

    见“副丞相”。

  • 掩鼻

    战国时楚王夫人郑袖嫉妒楚王的新宠,假说楚王不喜欢新宠的鼻子,让她见楚王时用手盖着鼻子,反过来却对楚王说新宠美人讨厌楚王体臭,楚王大怒,割掉了新宠的鼻子。事见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。后用以喻指设计陷害。韩偓

  • 李瑝

    【生卒】:725—774【介绍】:原名沔,玄宗第二十三子。封信王,官至开府仪同三司。新、旧《唐书》有传。《全唐诗》收其与肃宗李亨等联句诗1首,署名信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