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慧净

慧净

【生卒】:578—645

【介绍】:

唐代高僧。一作惠净。俗姓房。常山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家世儒宗,少习儒典。十四岁出家,志业弘远。通一切经。隋文帝开皇末入长安,在佛道论争中屡挫对手,声名日大,后住纪国寺。唐太宗贞观中,与房玄龄等结为法友,并参与波颇译事,翻译《大庄严经论》,译文信达精妙。高宗在东宫,钦敬其学识,延请为普光寺上座。贞观十九年(645)病卒,年六十八。慧净著述颇多,编有《续古今诗苑英华集》二十卷,辑录至初唐刘孝孙之诗作,凡一百五十人,五百四十八篇。此书著录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四》,已佚。另有《阿弥陀经义述》、《析疑论》、《温室经疏》、《盂兰盆经赞述》等佛学著作,至今尚存。能诗文。《全唐文》存文三篇;《全唐诗》存诗四首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一首。事迹见《续高僧传》卷三、《大唐内典录》卷五。

【生卒】:578—645

【介绍】:

常山真定(今属河北)人。俗姓房。十四岁出家,隋文帝开皇末至长安,住纪国寺。贞观中参译《大庄严经论》,译文精妙。高宗为太子时,请为普光寺上座。《续高僧传》有传。慧净有辩才,能诗文。《全唐诗》存诗4首,《全唐诗补编·续补遗》补收1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贯微

    【介绍】:五代诗僧。生卒年、籍贯不详。五代初期居武陵,与荆州齐己诗书往来,年龄相近。后在鼎州节度使马希振门下,与希振联句。曾寄古风、今体诗四轴给齐己,齐己谓其“今体尽搜初剖判,古风淳凿未玄黄”。作品多

  • 浑舍

    谓全家。韩愈《寄卢仝》:“每骑屋山下窥阚,浑舍惊怕走折趾。”

  • 碧浔宴上有怀知己

    【介绍】:曹邺作。浔,一作“寻”。此诗写江边水楼宴会上,笙歌曲长,人尽酣醉,却引发起诗人无限的孤独之感及归隐之志。含蓄委婉,章法最奇。屈复曰:“笙歌鼎沸中每吟此诗,凄然欲绝。”(《唐诗成法》)

  • 陈贶

    【介绍】:一作陈况。闽(今属福建)人。活动于南唐时。长期隐居于庐山白鹿洞,中主征召而不就。卒年75。《十国春秋》有传。尝作诗数百首,龙袞谓其诗“骨格强硬,出于常态”(《江南野史》卷六)。《全唐诗》存诗

  • 器满自欹

    《荀子·宥坐》:“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,有欹器焉。孔子问于守庙者曰:‘此为何器?’守庙者曰:‘此盖为宥坐之器。’孔子曰:‘吾闻宥坐之器者,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。’”后因以喻物极必反,盛极必衰的事理。李

  • 许丁卯

    【介绍】:见许浑。

  • 金谷友

    金谷,指晋石崇的金谷园。石崇、潘岳、陆机、陆云、左思、刘琨、欧阳建等人以文才见称当时,常宴集石崇金谷园中以诗文赏乐,结交秘书监贾谧,时称“二十四友”。贾谧被杀后,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相继被杀。见《晋书·

  • 清景乍开松岭月,乱流长响石楼风

    【介绍】:武元衡《春题龙门香山寺》诗句。乍,忽。二句从视觉、听觉两方面描写洛阳龙门香山寺的清幽静谧的夜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领悟和喜爱。语言流畅明丽,风格俊逸高华。

  • 綦毋诚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诗人。生卒年、籍贯不详。德宗时人。曾官正字。贞元中,与韦夏卿同有送顾况归茅山诗。《全唐诗》仅存此诗。事迹据其诗及顾况《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》诗题。

  • 秋日(反照入闾巷)

    【介绍】:耿湋作。写农村战后破败荒凉之景与己索尽孤况。语句简短,概括力强,感时伤乱之情溢于言表。清黄周星评曰:“情景逼真”(《唐诗快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