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孟浩然

孟浩然

【生卒】:689—740

【介绍】:

名浩,字浩然,排行六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樊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曾隐居鹿门山。开元十六年(728),至长安应试,落第回乡。开元十八年至二十年,漫游吴越等地。二十五年,张九龄镇荆州,署为从事,不久即辞归养病。二十八年,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,相见欢饮,食鲜疾发而卒,年五十二。新、旧《唐书》有传。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,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,但并未忘情仕进。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,时并称“王孟”。许《彦周诗话》云:“孟浩然、王摩诘诗,自李杜而下,当为第一。”他的诗风格冲澹清幽,但“冲澹中有壮逸之气。”(《唐音癸签》卷五引《吟谱》)尤工五言诗,谢榛云:“浩然五言古诗近体,清新高妙,不下李杜。”(《四溟诗话》卷二)现存诗260余首,《全唐诗》编为2卷,有《孟浩然集》传世。

【生卒】:689—740

【介绍】:

唐代诗人。襄阳(治今湖北襄樊)人。出身于贫寒儒生家庭。早年即隐居。开元五年(717),西入长安,因无有力者援引,又羞与“鸡鹜”争食,失意而还。开元十三年(725),唐玄宗封太山,浩然或于其时再入京,仍不遇。旋往洛阳,游吴越。在永嘉、乐城与张子容唱酬。开元十九年(731),以张九龄为中书侍郎,约在该年冬复入京师,因张丁忧,又一次不遇。逗留京洛,至二十年(732)或二十一年(733)始归乡,有《岁暮归南山》等诗。二十二年(734),似曾入荆州长史韩朝宗幕。次年,李白到荆州,有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,送浩然再游吴越。他在越中滞留至二十四年(736),始返襄阳。二十五年(737),张九龄贬荆州长史,浩然有《临洞庭湖赠张丞相》,入张幕府为从事,随其按临各地。二十八年(740)秋,王昌龄任江宁丞,路过荆州,浩然宴之。他原有背疽,据王士源说因“食鲜,疾动”而卒(《孟浩然集序》)。但据《与诸子登岘山》诗(当为悼念张九龄作),他当卒于该年冬。李白《赠孟浩然》盛赞其人鄙弃轩冕,不屈节事权贵的品格。唐玄宗封禅前后,已不能选用人才,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。浩然既不从科举方面求仕进,又有不事权贵的任侠作风,所以虽多次入京,也难见用。孟浩然的思想是带有两重性的,一生始终怀有济时用世思想,到死也没有放弃施展政治抱负的愿望,也一生学庞德公的安于隐居并寄情于田园山水间。所以,他身在田园,却心系朝政。对于想立功业的友人,也支持鼓励,同情那些负才气而不得志的人。如《送朱大入秦》等,显示出豪侠作风。他蔑视志趣卑下、行为龌龊的权贵,断然与之决绝,在精神上明显继承了嵇康、左思、鲍照、陈子昂的传统。由于功名无望,孟浩然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襄阳山水田园和漫游湘、赣、吴越的旅途观赏中,他所写的山水田园诗,抒发自己的审美观照,寓有自己的风神,读起来往往像他的自叙传和游历生活,所以闻一多先生曾说:“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,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。”(《唐诗杂论·孟浩然》)孟浩然诗,虽有时也有抑郁感,但大多写出了山水气象的宏阔,情趣的高远,景色的清新,充分反映出诗人胸襟的广阔,情操的高尚,兴寄的深远。其艺术特点,主要在于诗人伫兴而发,寄单行之气于对偶之中,把美感分布于全篇,一如生活的自然。其次,往往是以不写为写,给人以悬想,不像谢灵运那样有意雕画山水。他重于兴会超妙,而不在于为山水纪实。其三,多写“有我之境”,时时对所写山水田园作评价,突出主体的审美观照。代表作有《舟中晓望》、《过故人庄》、《晚泊浔阳望香炉峰》、《宿建德江》等。他的诗作,受楚辞《九章》、《九歌》影响为多,他虽没有写什么批判现实的作品,但那种济苍生的愿望和带有浪漫色彩的山水诗作,对李白、杜甫等都有很深的影响,有《孟浩然集》,共四卷,天宝四载王士源编,今本四卷已非原貌。《全唐诗》编诗两卷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一首六句。校注孟诗者今有李景白、徐鹏、佟培基三种。事迹见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,《唐摭言》卷一一,《唐诗纪事》卷二三,《唐才子传校笺》卷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隔帘春雨细,高枕晓莺长

    【介绍】:柳中庸《幽院早春》诗句。二句从听觉、视觉两方面极细微形象地描写了在室内捕捉到的深院中的早春景色,表达了一种十分深幽婉丽的意境,流露了对春光的无限喜爱。“隔”、“高”、“细”、“长”等,都是千

  • 园吏梦

    犹庄周梦。戴叔伦《赠韦评事儹》:“是非园吏梦,忧喜塞翁心。”参见“庄周梦”。

  • 任赞

    【介绍】:字希度。五代后梁开平(907—911)初进士,历后梁、后唐、后晋三朝,曾任翰林学士、房州司马、工部侍郎、大理卿,户部、刑部、兵部侍郎等。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存诗1首。

  • 钟催归梦断,雁引远愁生

    【介绍】:杨厚《早起》诗句。清晨的钟声催断归乡甜梦;大雁南飞,更勾起思念远方亲人的愁绪。诗句抒发了怀乡思亲的情怀。

  • 蒙茸

    ①蓬松柔软。崔颢《游侠篇》:“错落金琐甲,蒙茸貂鼠衣。”②草木繁盛。鲍溶《山居》:“窈窕垂涧萝,蒙茸黄葛花。”

  • 厌生求死

    只想死去,不愿生存。谓已对人世厌倦。刘商《胡笳十八拍·第二拍》:“马上将余向绝域,厌生求死死不得。”

  • 唐五代敦煌民歌

    金贤珠著。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,为《文史哲学集成》之一种。本书重点在于以民歌的全面性研究,再评估唐五代敦煌民歌的民间文艺性价值。书中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对敦煌民歌进行了全面地考察:一,建

  • 箜篌引

    【介绍】:李白作。见《公无渡河》。

  • 杨松年

    【介绍】:即杨牢。

  • 勒燕然

    见“勒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