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唐代诗人。生卒年、籍贯不详。高宗时,为太常博士,预修《永徽五礼》。《全唐诗》存诗一首。事迹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二》。
【介绍】:关中(今陕西西安一带)人。五代至宋初时在世。善为章句,《全唐诗》存诗5联。
传说三国魏文帝甄皇后每寝寐,仿佛见有人持玉覆其上。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昭甄皇后传》注引王沈《魏书》。后用为咏皇后之典。罗虬《比红儿诗》之七四:“争知昼卧纱窗里,不见神人覆玉衣。”
【介绍】:五代时玉笥山道人。与郑遨、李道殷共隐华山,时称三高士。后晋高祖天福四年(939)被召,赐号希夷先生。《全唐诗》存其与郑遨联句诗1首。
见“苏秦”。
【介绍】:张九龄《感遇十二首》其一诗句。这里的“草木”是指春兰、秋桂,“本心”,即本性。兰桂芬芳,本性使然,不求人知,“美人”攀折,更违“本心”。二句即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序所谓“质性自然,非矫厉所得
清筠巢选编。无卷数,一册。专选晚唐温庭筠、李商隐七言律诗。无序跋,有笺释和评语。卷前有温、李小传各1篇。有抄本。
指隐士。李咸用《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》:“皆期早蹑青云路,谁肯长为白社人。”
佚名辑注,清沈寅、朱昆补辑。六卷,共选171首。分诗体编排。前有清朱筠、沈寅、朱昆序,及沈昙识语。沈寅谓此书稿本得自京师书肆,认为是国初钜公所选注,遂与同窗朱昆“补其残缺,增所未备,日夕校雠”,而付诸
【介绍】:唐代诗人。睦州桐庐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排行十八。少喜为诗,得严维指谕,诗赋精进。大历六年(771)进士及第。复应制举,不第。后归睦州。刘长卿贬睦州司马期间,彼此有唱和。贞元中,调句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