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唐诗体派论

唐诗体派论

许总著。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。50万字,为《文史哲大系》丛书之一。本书是迄今第一部对唐诗体派加以系统研究的专著,既在宏观上建构了唐诗体派理论,又在微观上对各种类型的体派进行具体辨析。在唐诗研究领域中具有开拓性意义。本书认为,由特定体格风貌的标立而促成诗人群体聚合现象,在唐代甚为突出。唐诗体派的形式,主要表现为唐代诗人创新意识的高扬,而唐诗体派的确认,则主要显示了后世文人宗派意识的强化。由于唐代诗人缺乏明确的宗派意识,造成唐诗体派表现出包含时代风尚、文人集团、诗人个性等多重因素的各种类型,在各种体派所指称的时空界域、内部构成、风格体性等方面也形成界限模糊、互渗互含的特点。正是因此,唐诗体派没有后世流派那样狭隘的门户之见,显现为开放性格局,以其递嬗渐进、转折反拨、深层延续等多种联系方式,无所不在地充溢于整个唐诗历史结构与进程之中。本书在宏观概览的基础上,进而选择有代表性的体派进行专题探析,由此既强化了唐诗体派的研究深度与力度,又掘发出超越体派自身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穆质

    【生卒】:?—811?【介绍】:唐代散文家。质,一作贽。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排行五。穆员兄。贞元元年(785)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,授左补阙。累迁给事中。元和四年(809)谏阻唐宪宗用宦官为将帅

  • 王祥

    晋琅玡临沂人,以孝著称。三国魏时任徐州别驾,政化大行,时人称颂。入晋官至宰相。见《晋书·王祥传》。李端《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》:“谢朓中书直,王祥别乘归。”李商隐《谢书》:“自蒙半夜传衣后,不羡王

  • 一日三秋

    形容十分思念。语出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吴筠《过天门山怀友》:“一日如三秋,相思意弥敦。”

  • 二林

    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。郑谷《题兴善寺》:“寺在帝城阴,清虚胜二林。”

  • 于知微

    【生卒】:635—713【介绍】:字辩机。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永徽元年(650)以门荫补宏文生,三年(652)擢第释褐,授太子内坊丞。迁秘书郎,兼通事舍人内供奉。下迁常州司兵参军,历梁州西县令、

  • 送友东归

    【介绍】:孟浩然作。见《广陵别薛八》。

  • 唐体

    指唐代诗文之独特风格体式。一代自有一代之文学,比如唐诗,尽管有初盛中晚、李杜王孟等的不同与变化,但相比于宋诗,其侧重气象、重神韵、重意境、重抒情,大别于宋诗之理趣。“唐体”之称较早见于《宋史》,《宋史

  • 毛大仙

    【介绍】:五代南唐时术士。常作诗预言未来之事。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存诗1首。

  • 新旧唐书人名索引

    张万起编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。本索引根据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《新唐书》、《旧唐书》点校本编制,共三册,168.3万字。其编制体例是以姓名或常用称谓做主条,以页为单位,采用四角号码检字

  • 浮世本来多聚散,红蕖何事亦离披

    【介绍】:李商隐七律诗《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》颔联。在送别的宴席上,诗人借环境景物,抒发人生感慨。“聚散”虽兼指,但重点在“散”。上句是诗人坎坷经历的沉痛总结,下句用反诘,加强了感叹痛惜的语气,而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