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向背

向背

①正反;前后。包融《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》:“却瞻迷向背,直下失城市。”刘长卿《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》:“密竹藏晦明,群峰争向背。”②犹四面八方。皇甫冉《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》:“向背春光满,楼台古制全。”③顺从和违背。白居易《放鹰》:“取其向背性,制在饥饱时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模样

    指人的长相和装束打扮。孙光宪《浣溪沙》词之十四:“万种保持图永远,一般模样负神明,到头何处问平生。”

  • 廖赞禹

    【介绍】:见廖匡图。

  • 一去不回

    犹一去不复返。韩偓《三月》:“四时最好是三月,一去不回唯少年。”

  • 骆宾王评传

    ①刘维崇著。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5月初版,为《文学名家传记丛书》之一种。全书共四章二十节:第一章生平,分十节:一、少年时代;二、北游齐鲁;三、宦游京师;四、西出阳关;五、南入蛮荒;六

  • 杜甫研究(卒葬卷)

    傅光著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,35万字。全书分正、副两编,正编——研究编分杜甫之死的异说与分歧、杜甫之死辨误、戎昱《耒阳溪夜行》诗考论、韩愈《题杜子美坟》诗考论、元稹《杜君墓系铭》考论、李

  • 金口

    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。杜牧《送刘秀才归江陵》:“落落精神终有立,飘飘才思杳无穷。谁人世上为金口,借取明时一荐雄。”

  • 借音对

    亦称“声对”。指诗句中的某一词从字面上不能构成工对,借用它的谐音字即相对,诗义仍应从字面上来理解,不以谐音字解释,称为借音对。如李白《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》之一:“水春云母碓,风扫石楠花”。“楠

  • 小长安

    古地名。在今河南省南阳附近。杜甫《别董颋》:“有求彼乐土,南适小长安。”

  • 地平江动蜀,天阔树浮秦

    【介绍】:杜甫《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》诗句。蜀,指成都一带。秦,指陕西一带。二句写登城所见远景。“动”字,写江水汹涌之状;“浮”字,写远树缥缈之意。写景雄阔,函盖乾坤,王嗣奭称其为“诗家着精神处”(

  • 遗棠

    《诗·召南·甘棠》: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。”本谓百姓爱护召伯所植的甘棠树,后因以“遗棠”为称颂召伯盛德惠政之典。蔡希叔《陕中作》:“川原余让畔,歌吹忆遗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