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人物>崔光

崔光

【生卒】:451—523

【介绍】:

北魏东清河鄃人,字长仁,本名孝伯,孝文帝赐名光。少随父徙代。家贫,佣书为业。太和六年,任中书博士,转著作郎,参撰国书,甚为帝所知重。孝明帝在东宫,以为太子师傅。宣武帝时,为侍中,累迁中书监、右光禄大夫。宣武帝死,孝明帝即位,光以迎立功,封博平县公,迁至司徒。崇信佛教,曾为僧侣、朝贵讲《维摩诘经》、《十地经》。并为二经义疏。


【生卒】:451-523

本名孝伯,字长仁。东清河鄃(今山东高唐北)人。年十七被俘徙代。孝文帝太和初,为中书博士,以博学善为文得帝赏识。宜武帝末,位侍中、秘书监。拥立明帝,安抚内外俱有功,为灵太后信任。随时进退,不逆执政,崇信佛法,以学问见重于时。历位特进、领著作郎。数辞司徒、太保等官。卒。谥文宜公。(,参见《北史》)


【生卒】:451—523

【介绍】:

北魏东清河鄃人,字长仁,本名孝伯,孝文帝赐名光。少随父徙代。家贫,佣书为业。太和六年,任中书博士,转著作郎,参撰国书,甚为帝所知重。孝明帝在东宫,以为太子师傅。宣武帝时,为侍中,累迁中书监、右光禄大夫。宣武帝死,孝明帝即位,光以迎立功,封博平县公,迁至司徒。崇信佛教,曾为僧侣、朝贵讲《维摩诘经》、《十地经》。并为二经义疏。


【生卒】:451-523

本名孝伯,字长仁。东清河鄃(今山东高唐北)人。年十七被俘徙代。孝文帝太和初,为中书博士,以博学善为文得帝赏识。宜武帝末,位侍中、秘书监。拥立明帝,安抚内外俱有功,为灵太后信任。随时进退,不逆执政,崇信佛法,以学问见重于时。历位特进、领著作郎。数辞司徒、太保等官。卒。谥文宜公。(,参见《北史》)


【生卒】:451—523

【介绍】:

北魏东清河鄃人,字长仁,本名孝伯,孝文帝赐名光。少随父徙代。家贫,佣书为业。太和六年,任中书博士,转著作郎,参撰国书,甚为帝所知重。孝明帝在东宫,以为太子师傅。宣武帝时,为侍中,累迁中书监、右光禄大夫。宣武帝死,孝明帝即位,光以迎立功,封博平县公,迁至司徒。崇信佛教,曾为僧侣、朝贵讲《维摩诘经》、《十地经》。并为二经义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苏总龟

    【介绍】:宋泉州德化人,字待问。居太学十六年。高宗绍兴中试上舍第一。孝宗即位,赐释褐登第。授衡州教授,累迁广东提举。奉祠归。文学与黄幹、陈淳齐名。有《论语解》、《大学儒行篇》及诗文杂著。

  • 祝常

    【介绍】:宋衢州常山人,字履中。受业于胡瑗。第进士。时有诏解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周礼》三经,乃屡出正义与王安石《三经新义》辩难,遂忤安石,出令平阳。官终殿中丞。有《蓬山类苑》。

  • 伊乐尧

    【生卒】:1810—1862【介绍】:清浙江钱塘人,字遇羹。咸丰元年举人。少与邵懿辰交,同宗程朱之学,俱为杭城通经学古之士。有《孝经指解说注》等。

  • 俞振鸾妻傅氏

    名宛,号青泉。大兴(今属北京)人,俞以礼之女。承传父学,擅长诗,著有《山青云白轩诗集》。严教子孙,屡次蠲金赈灾。

  • 游子骞

    【介绍】:唐洺州广平人。玄宗开元初,为河北道度支营田使。加殿中侍御史。五年,为屯田员外郎。十一年,为太原少尹。官至驾部郎中。

  • 周常

    【介绍】:宋建州人,字仲修。第进士。著《礼檀弓义》,为王安石、吕惠卿所称,补国子直讲、太常博士。哲宗元符中,擢起居舍人。以论救邹浩,贬监郴州。徽宗立,召还,累官礼部侍郎。蔡京当权,不能用,出知湖州,寻

  • 盈歌

    【生卒】:1053—1103【介绍】:金女真完颜部人,乌古迺子,劾里钵、颇刺淑弟。初为详稳,辽道宗大安十年袭兄位,为生女真节度使。继续征服女真诸部,辖地日广。金太宗追上庙号穆宗。

  • 元撝

    【介绍】:唐河南人。李林甫婿。玄宗天宝初,为韦坚水陆转运等使判官,除监察御史,林甫引为京兆府户曹。十一载,林甫死,撝亦坐贬。后官至太常博士。

  • 吴敬

    丹徒(今江苏镇江)人。安弟。景泰中,官南京前军左都督。英宗复位,革职。

  • 张翰

    字秀鹰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吴大鸿胪张俨子。有俊才,善属文,纵任不拘,时人称为“江东步兵”。为大司马齐王司马冏东曹掾。后见秋风起,思念吴中故物,辞官归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