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大櫆
【生卒】:1698—1779
【介绍】:
清安徽桐城人,字才甫,一字耕南,号海峰。雍正七年副贡生。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,报罢。晚官黟县教谕。工文章。方苞誉为“今之韩、欧”。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。世遂以方、刘、姚为桐城派之代表。论文强调“义理、书卷、经济”,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,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“神气”、“音节”、“字句”,进一步发展了崇古、拟古的理论。有《海峰文集》、《海峰诗集》。
【生卒】:1698—1779
【介绍】:
清安徽桐城人,字才甫,一字耕南,号海峰。雍正七年副贡生。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,报罢。晚官黟县教谕。工文章。方苞誉为“今之韩、欧”。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。世遂以方、刘、姚为桐城派之代表。论文强调“义理、书卷、经济”,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,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“神气”、“音节”、“字句”,进一步发展了崇古、拟古的理论。有《海峰文集》、《海峰诗集》。
【生卒】:204—228【介绍】:三国蜀琅邪阳都人,本字仲慎,改字伯松。诸葛瑾第二子,为诸葛亮嗣子而易字。拜为驸马都尉,随亮至汉中。
福宁(治今福建霞浦)人。性孝而好义。至大四年(1311),其乡旱灾,他尽出储粟赈济。
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)进士。武宗即位,升南京工科给事中。正德改元,上言七事。与戴铣等连疏奏请刘健、谢迁留任,受杖归。后起山西佥事,进副使。平混天王,民颂其功德。卒于官。【介绍】:
【生卒】:1618——1665字魏美。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致力于学,与人少谐,人称汪冷。崇祯举人,与同县陆培齐名。明亡,弃科举,先后隐居天台及孤山,踪迹不定。不入城市,辞官府召征。为湖上三孝廉之一,
字有功,宣德青鲁里人。精通各部文字。初为奉御,从行铁木真征西辽诸国、回回国。1223年为安抚使,兼燕金路征收税课,漕运、盐场、僧道、司天等事。戮其掠民渠帅,送归豪掠良民。选民习星历,兴办学校。后病归于
【生卒】:1760——1820即清仁宗颙琰。谥睿皇帝。乾隆帝弘历第十五子。曾封嘉亲王。1796年即位,年号嘉庆。初年由太上皇弘历训政,嘉庆四年(1799)亲政。杀权臣和珅,屡令整饬吏治。嘉庆九年,镇压
【生卒】:?——1636字忠赤,曲沃(今属山西)人。由乡举知顺义县,有廉声。清兵陷城,自尽。游击治国器、都指挥苏时雨、训导陈所蕴皆死。【生卒】:?—1636【介绍】:明山西曲沃人,字忠赤。举人。崇祯中
【生卒】:1414——1473字大章,桐庐(今属浙江)人。正统进士。授吏科给事中,建议时政八事。景泰时,历任南京刑部、礼部右侍郎。英宗复位,历任吏部左侍郎、礼部尚书。成化五年加封太子少保,偕同群臣建言
【生卒】:542-612初名惠,坚族侄。仕北周,位至右司卫上大夫。助坚称帝,入隋为右卫大将军,参预朝政,封王。坚恶其得人心,夺其兵权,拜为司空,雄闭门不通宾客。炀帝时,封观王,为左翊卫大将军,率军攻高
【介绍】:南朝梁南兰陵人,字弘达。梁武帝弟。齐郁林王隆昌中,萧鸾(齐明帝)作相,委以腹心,为宁远将军。明帝即位,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,前军主簿。齐东昏侯药死其兄萧懿,恢潜逃。及萧衍(梁武帝)起兵,乃出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