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叔毖
【生卒】:?—1420
【介绍】:
明江西庐陵人。性廉介。初为沅陵知县,以爱民为务,民因徭役逃入山谷者悉归复业。永乐初,升北京行部员外郎,预修《永乐大典》。后以沅陵地方人士屡请还任,迁辰州同知。及建北京宫殿,率郡民入京就役。卒,郡民载其丧归葬辰州。
【生卒】:?—1420
【介绍】:
明江西庐陵人。性廉介。初为沅陵知县,以爱民为务,民因徭役逃入山谷者悉归复业。永乐初,升北京行部员外郎,预修《永乐大典》。后以沅陵地方人士屡请还任,迁辰州同知。及建北京宫殿,率郡民入京就役。卒,郡民载其丧归葬辰州。
【生卒】:1048——1125字器之,魏(今河北大名西北)人。举进士,不就选,从学于司马光。元祐中,吕公著荐为右正言。迁左谏议大夫,改枢密都承旨。为人正直敢谏,主持公道,颇有名望。章惇用事,黜知南安军
临汾(今属山西)人。崇祯时由乡举官开封知府。流“贼”陷城,死。
【生卒】:?—约87【介绍】:东汉鲁国鲁人,字仲和。少游太学,习《春秋》。章帝时拜兰台令史,元和二年从祠孔子,诏还京师,拜郎中,校书东观,终临晋令。
【介绍】:宋建州浦城人,字遵晦,一作晦叔。英宗治平四年进士。授处州司理,调安仁令,率民垦田,治理沟洫,子弟秀者送于学。迁知新昌,使者奏其课为第一。累官朝奉郎、通判筠州。卒年四十四。
【生卒】:871—940【介绍】:五代时辽州榆社人。少事后唐明宗为军校,以功授镇州留后。为政严烈,杀人不可胜纪。后晋高祖时为青州节度使。晚年归心释氏,戒杀慎狱。天福五年进封韩王。
【生卒】:1048—1102【介绍】:宋吉州安福人,字伟明。神宗元丰二年进士。授海门簿。迁知峨眉县。继中博学弘词科,改太学博士。哲宗元符中进《南郊大礼赋》,除秘书省正字。徽宗时改著作佐郎、实录院检讨官
传说中的部落首领。禹之父。尧时洪水泛滥,四岳举他治水,九年尚未成功,后被杀于羽山。(、)【介绍】:传说中远古时人。颛顼之子,禹之父。居于崇,为崇伯。尧时由四岳举之,奉命治水。以土壤堵塞之法,九年未成。
【介绍】:元色目人,居洛阳,字公孟,号普庵。历官大中大夫、黄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。有《易源奥义》、《周易原旨》。
【介绍】:明江西泰和人,字民敬。好学强记,以塾师为业。贫不能购书,时从人乞借手录。每有心得,则笺疏其义。闻阳明学说,初疑信参半,久之乃悟,遂著《自信篇》。
【生卒】:1519—1575【介绍】:明湖广酃县人,字朝重。嘉靖三十五年进士。历南韶兵备道,以军功进本道副使。以地方多事,曾筑英德城以固守备。以疾归。再起广东参政,晋南京太仆寺卿,卒于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