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带轩
近代名中医。字锦棠,以字行。陕西西安人。回族。少年入私塾读书,年长拜回族名医马哲臣门下,尽得秘传。遂行医,后又创办“福生堂”药铺。以医德高尚,被称为“东马”。吉鸿昌赠以“上医医国”之匾。擅治温热时病及各种杂症。不蹈陈规,疗效卓著。曾据数十年临床经验创成多种中成药,疗效显著。又致力于发展中医教育事业,曾与西安名医王智辉创办中医研究会,并出资在家设馆,培养弟子。业余爱好书法,字学郑板桥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为山东抚台石磊元所写四条幅,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。
近代名中医。字锦棠,以字行。陕西西安人。回族。少年入私塾读书,年长拜回族名医马哲臣门下,尽得秘传。遂行医,后又创办“福生堂”药铺。以医德高尚,被称为“东马”。吉鸿昌赠以“上医医国”之匾。擅治温热时病及各种杂症。不蹈陈规,疗效卓著。曾据数十年临床经验创成多种中成药,疗效显著。又致力于发展中医教育事业,曾与西安名医王智辉创办中医研究会,并出资在家设馆,培养弟子。业余爱好书法,字学郑板桥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为山东抚台石磊元所写四条幅,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。
见“中山王方壶”(297页)。
见“马文义”(163页)。
①元代云南镇西路大赕火头。傣族。镇西路总管阿兰之父。至治二年(1322),其孙3陈与兄镇西路总管䚟朵争夺领地,要求䚟朵划给土地和人民,被拒绝,遂诉之于阿吾,共发难,占领不岭
即“欧透博如坎”(1379页)。
亦作状达、专达等。满语音译,汉译“什长”,即十户或10人之长。清初满洲等族居民住户中和军事组织中基层单位的管辖人。(1)满族村屯居民中,每以10户立一长;遇出猎,亦以10人立一长。于游牧部落蒙古中,制
在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南麓。初建于明宣德(1426—1435)年间。为纪念著名航海家郑和而修。因郑和本姓马,故俗称“马回回墓”。据考郑和病卒于古里(今西印度的卡利卡特),赐葬南京,此地或为其衣冠冢。墓建
又称“勒司廊”,汉语通称“议事庭”。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最高立法及权力机构。由宣慰使司署掌管行政、司法、钱粮、军事等主要大臣和分管各勐的※波朗”组成,议事庭长称“召景哈”。每年定于关门节和开门
①见“不欲鲁罕”(270页)②见“梅禄”(1979页)。
旧厅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,邻接山西省。明置玉林、云川二卫,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。清并漠南蒙古后,于康熙中(1662—1722)在境内置驿站曰“二十家子”,蒙古语称“和林格尔”。乾隆元年(
西夏大臣。党项羌族。夏崇宗时(1086—1139)曾五使辽国:贞观四年(1104)六月,宋夏灵州川之役,夏败,奉命与田若水赴辽国求援。五年正月,复奉使如辽求援,请辽出兵伐宋。同年十二月,同田若水三使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