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马嘉里事件

马嘉里事件

又称“滇案”。清末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入侵的爱国斗争。英帝侵占缅甸后,企图入侵云南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),英军官柏郎率200余名武装“探路队”,以游历为名,准备从缅甸向滇西地区入侵。同时,英驻华公使派翻译官马嘉里从上海经武汉前往迎接,沿途多方刺探情报,在腾越(今腾冲)公然绘制山川形势图,激起当地人民强烈反抗,迫使清政府将其护送出境。马嘉里与柏郎的部队在缅甸八莫汇合后,于翌年初,由马嘉里先行带领随员探路,柏郎随后率193名武装人员侵入中国境内,不顾当地景颇、傣、汉等族人民的警告,并开枪打死中国边民。愤怒群众被迫自卫反抗,将马嘉里劫杀于雪列户宋河岸,并于雪列班西山下将侵略军包围,迫使柏郎等窜返缅境。由于清政府腐败,英公使威妥玛借此事件进行无理讹诈,要挟清廷捕杀景颇族爱国同胞数人,将腾越厅文武官员革职,并于光绪二年(1876),迫使北洋大臣李鸿章同英国公使签订丧权辱国的《烟台条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窝集屯河所

    见“兀者屯河千户所” (112页)。

  • 锡珍

    ?—1889清朝大臣、蒙古族文人。蒙古镶黄旗人。额勒德特氏。字锡卿。两江总督壁昌子。同治七年(1868)进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。十年(1871),散馆授编修。十一年后历任侍讲、日讲起居注官、咸安宫总裁。

  • 巴儿塞章

    见“巴勒滚”(412页)。

  • 扬曲

    参见“三教理”(50页)。

  • 茫蛮

    古族名。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别称。傣语“勐”之异译,意为“地方”、“平坝”,即“住在坝子里的人”。始见于唐樊绰《蛮书》。分布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孟连、耿马、临沧一带。以居

  • 契苾歌楞

    隋代铁勒族契苾部首领。又作契苾哥论、契弊歌楞。始为俟利发俟斤,原臣于西突厥。大业元年(605),铁勒诸族反抗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暴政,拥其为易勿真莫何可汗(又作易勿施莫贺可汗),建牙贪汗山北(今天山东部

  • 土府知事

    官名。府知事为知府属官。明代亦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府设此官。掌管本辖区事务,秩正九品,给予铜印、敕书,赐冠带。其革除、升迁、考核等隶吏部。清顺治六年(1649),授薛兆选为龙溪堡知事,颁给印信、号纸。

  • 高州蛮

    古族名。宋代溪峒地区少数民族。高州原名珍州,其地包括今贵州道真、正安等地。宋初首领田景迁内附,拜珍州刺史。开宝元年(968),以郡多火灾,改名高州,始有其族称。八年(975),田景迁卒,以其子衙内都指

  • 斡剌纳儿

   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。又作斡罗纳儿、斡耳那、斡罗那、斡鲁纳台、斡罗纳兀惕。与成吉思汗同宗。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长子斡剌纳儿之后裔。蒙古国开国功臣巴歹、启昔里(乞失里黑)即属此部,宋嘉泰三年

  • 北周

    朝代名,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。鲜卑宇文氏(其先为匈奴苗裔)所建,也称宇文周。西魏期间大冢宰宇文泰擅政。恭帝三年(556),泰子※宇文觉袭父职,任太师、大冢宰,独揽军政大权。同年十二月,被封为周公。旋迫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