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番族章程
清朝律令。道光十八年(1838),为移住青海湖周围“番族”而制定。共8款:一、遵界址住牧,不准侵占别族地土。二、番民外出打牲,百户百长须严加管束。三、宜照现在清查户口住牧,不得再引玉树“番众”进驻。四、按年交清拖欠银两。五、依青海蒙古例,按季赴青海衙门领票易买粮茶。六、协同蒙古官兵防护游牧。七、凡住居蒙古界内“番众”,由蒙古郡王稽察。八、“番民”除按例贡马纳兵差外,蒙古郡王、章京、百户、百长不得苛派差徭,违者治罪。
清朝律令。道光十八年(1838),为移住青海湖周围“番族”而制定。共8款:一、遵界址住牧,不准侵占别族地土。二、番民外出打牲,百户百长须严加管束。三、宜照现在清查户口住牧,不得再引玉树“番众”进驻。四、按年交清拖欠银两。五、依青海蒙古例,按季赴青海衙门领票易买粮茶。六、协同蒙古官兵防护游牧。七、凡住居蒙古界内“番众”,由蒙古郡王稽察。八、“番民”除按例贡马纳兵差外,蒙古郡王、章京、百户、百长不得苛派差徭,违者治罪。
畲族自称之一。又称“三哈”、“山达”、“山客”。畲族“哈”、“达”为“客”之意。今闽东、浙南畲族地区普遍使用,流传口头,于史无载。他们自认是从外地迁来此地,或从山上迁居平原的客人,故称。一说“三哈”即
藏语音译。西藏一封建世家名。“拉加里”为地名,在今措美县境内,“赤钦”意为“大座”,乃赐予该世家之封号。相传该世家为※松赞干布后裔。自达默巴在该地建府邸起,至西藏和平解放,已传30代。因传说系松赞干布
明清时壮族、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。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、望谟、安龙、贞丰等地。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。耕者只有使用权,而无所有权,不得转让典卖。耕作期间,收获归耕者所有,不需缴公粮,但
见“忽都虎”(1489页)。
西夏文佛经。经页厚韧,呈紫青色,以赤金楷书写成。传世者有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,残存22页。经末有西夏神宗光定四年(1214)的发愿文2页。今藏西安市文物局。另有《妙法莲华经》6册,今藏法国巴黎图书馆。又
旧时西藏门隅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。藏语音译,意为“达旺七人联席会议”。19世纪中叶设置。在※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驻错那宗※哲康的哲珠共同组成。专门解决、协调财政经济和通商贸易方面的问题。参见“达旺细哲”(
僜语音译。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巫师。由男性担任。多通过效仿他人送鬼活动而自行学成,少数承家传。重杀牲。作法时肩上斜背虎、豹、野猪等猛兽牙齿穿结的兽牙串,腰间悬铜铃,手持獐腿骨为柄,孔雀翎为面的羽扇,
①金代的纸钞。贞元二年(1154),海陵王迁都燕京后,户部尚书蔡松年请据宋代钞引法,印制“贞元交钞”与钱并用,分大钞和小钞2类。面额为一贯、二贯、三贯、五贯、十贯者为大钞;面额为一百文、二百文、三百文
?—1668清朝将领。满洲正白旗人。佟佳氏。三等男巴笃礼第3子。天聪八年(1634),袭父爵兼任佐领。崇德三年(1638),随贝勒岳讬攻北京,征山东。四年,围锦州。六年(1641),随武英郡王阿济格败
金大臣。又称孛术鲁正。隆州(治今吉林农安)琶离葛山人。女真族。孛术鲁氏。幼年,先后被选习契丹、女真字。及长,为黄龙府路万户令史。海陵王贞元二年(1154),试外路胥吏300人,为第一,补宗正府令史,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