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青海和硕特部

青海和硕特部

蒙古部名。清代青海和硕特人专称。首领主要为固始汗、哈纳克土谢图,色棱哈坦巴图尔之裔。清崇德二年(1637)起相继移住,初分左右两翼,由固始汗子10人分领。左翼达延汗、鄂木布、达兰泰、巴延阿布该阿玉什。右翼伊勒都齐、多尔济(达赖巴图尔)、瑚鲁木什、桑噶尔札、衮布察辉、达什巴图尔。康熙(1662—1722)中,达什巴图尔率诸兄子弟附清,分别被授为亲王、郡王、贝勒、贝子、镇国公、辅国公、台吉等爵。雍正三年(1725),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平定后,诏定牧界,编旗分佐领。所部初设20旗。乾隆十一年(1746),复增1旗。旗各设札萨克,统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。进京朝觐,定3年1次,分3班。以西宁口外日月山为互市地。牧地多分布于青海湖周围。部分驻牧于柴达木及黄河南岸一带。有亲王品级郡王1人、郡王2人、贝勒1人、贝子2人、辅国公3人、1等台吉12人。为青海蒙古的主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亦捏鲁

    见“烧饭”(1928页)。

  • 开山公据

    畲族历史文书名。又名“抚徭券牒”,用汉文书写,记载畲族祖先的历史传说,与瑶族的《过山榜》内容类似。主要记载畲族先民开荒辟田耕种的经历,即皇帝赐给盘瓠子孙券牒,准许他们租种山地,不许到平原上耕种;同时也

  • 月即别汗国

    参见“乌兹别克汗国” (351页)。

  • 胜剌哈

    见“胜纳哈儿”(1713页)。

  • 科纳

    藏语音译,意为“不变科巴”,或译为“无期科巴”,汉称“死科巴”。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农奴的等级之一。与西藏地区※“堆穷”(小户)相似,是头人、大寺庙和大活佛的附属户。终身被禁锢在份地上,世代为主人当

  • 觉罗学

    学堂名。清代为皇族中※觉罗衍派子弟所开办的贵族学堂。宗人府办,以八旗分设为8学。由府请旨简派宗室王公8人总理学务、满汉京堂官8人分稽功课,由府于觉罗内选设副总管16人分掌8学。每学,设满书教习2人(镶

  • 兀鲁思别吉

    组合词ulusbigi音译。 “兀鲁思”(ulus),蒙古语,原意为“百姓”、“大众”,后引伸为“国家”和“领民”、“领地”。“别吉”(bigi~begi),蒙古语意为“公主”,蒙、元皇室及诸王之女称

  • 青蛉蛮

    唐代云南白蛮部落名。因居于青蛉县(亦作蜻蛉县,在今云南大姚、永仁县之间)得名。始见于《云南志》(《蛮书》),谓其“衣服言语与蒙舍(南诏)略同”。天宝(742—756)间,该地被南诏攻取,其首领尹氏率众

  • 胥溪河

    古运河名。春秋末年伍子胥率吴师伐楚时在太湖上游地区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。据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引《东坝考》:“春秋时,吴国阖闾伐楚,用伍员(伍子胥)讨,开河以运粮,今尚名胥溪河。”从太湖西南与长江沟通。

  • 沈阳状启

    书名。为记载清崇德二年(1637)二月至顺治二年(1645)二月,朝鲜王世子李��、二王子李淏和侍臣们留居沈阳被作人质时,随行的侍讲院宰臣、讲官等向朝鲜承政院呈送的报告汇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