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随旗行走

随旗行走

清代随从八旗衙门办事听其支配的人员。①宗室中※不入八分镇国公、辅国公以下六爵,其事务令随旗行走;国有典礼,例无参加朝会、燕飨等特殊优待,皆令咸集于本旗公所,与各级旗官列班望阙行礼。 ②八旗内尚未担任实职的公、侯、伯以下各等世爵拥有者,不论其品秩高低与待遇厚薄,概令随旗办事、应差。 ③不掌图记(印信名)的佐领,盖因年龄未满、能力不及,亦令随旗学习行走。以上二类,称“随旗行走散秩官”。 ④对旗官的一种处分,如一品大员降至五级,二品大员降四级,不令调用与骁骑校相等的六品官,亦令随旗行走。其中原封世爵者,仍以其世爵品级随旗行走;无世爵者,照所降之级随旗行走。 ⑤八旗革退人员,一定时期内亦令随旗行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代子河

    即“梁水”(2125页)。

  • 杨赛音不花

    见“杨赛因不花”(980页)。

  • 多伦禅

    即“图龙禅”(1435页)。

  • 札萨克

    官名。亦作扎萨克。蒙古语音译,源出“扎撒”(法令)一词,意为“执掌政令者”、“尊长”。清代外藩蒙古各旗旗长的称呼,也是旗的封建领主。由清政府从旗内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,直隶理藩院,受中央监督。下设协理台

  • 吐谷浑西迁

    西晋咸宁、太康年间(275—289),辽东、辽西鲜卑各部为争夺牲畜、牧场,斗争激烈。鲜卑首领慕容廆异母兄吐谷浑自其父涉归分得1700户(一作700户),与廆分地而居。父死,廆代领部落。吐谷浑部与廆部马

  • 桓晖

    ?—约500南北朝时大阳蛮首领。字道进。大阳(今湖北京山北)人。为久居※大阳蛮的汉族。先世被北朝称之为岛夷。※桓诞之子,桓玄之孙。其父幼年时因祖父被杀而流入大阳蛮中,及长,被拥为蛮首,附北魏,屡任要职

  • 恩库特

    见“恩古特”(1869页)。

  • 换番

    清代汉人与台湾高山族人互市的称谓。一般在每年夏秋时进行,以物易物,即汉人以珠、布、盐、铁等物向高山族人交换鹿脯、鹿茸、各种兽皮及水藤、通草等土产。

  • 故道

    古政区名,相当于县。氐族聚居区。一说为故氐道简称。西汉以秦故道县改置,属武都郡(治今甘肃西和县南)。为※十三氐道之一。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关东南(或说在今陕西凤县与甘肃两当县之间)。西晋后废。为

  • 回纥

    古族名。先世为丁零、狄、北魏时的袁纥、隋时的韦纥、乌纥。原为铁勒之一部。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。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,臣属于突厥帝国。隋大业(605—618)年间,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,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