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阿桂

阿桂

1717—1797

清朝大臣。初为满洲正蓝旗人,改隶正白旗。章佳氏。字广廷、文成、号云岩。大学士阿克敦之子。乾隆举人。十三年(1748),随兵部尚书班第征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。二十年(1755),授参赞大臣,讨伐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。二十四年(1759),同副将军富德征剿回疆霍集占叛乱。回疆平,驻军伊犁,于当地督民屯垦以供军需,又筑绥定、安远2城。自二十六年(1761)至三十四年(1769),先后任工部尚书、四川总督、伊犁将军、云贵总督、兵部和吏部尚书等职。三十六年(1771),以尚书桂林第二次征剿金川土司叛乱,军溃,命其为参赞大臣,接替桂林,同尚书温福进剿。三十八年,温福战死。授为定西将军。先攻小金川,尽复其地,继攻大金川。四十一年(1776),降服索诺木。金川平,授武英殿大学士。四十六年(1781),镇压甘肃苏四十三、田五等领导的回族、撒拉族人民起义。又多次察视黄河决口、浙江海塘工程。卒,谥文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通

   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素隆年号。1023—1026,凡4年。

  • 跣足

   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。亦称徒跣、跣行,俗称打赤脚。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。此俗即一年四季“打赤脚”,很少穿鞋或木履。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、多稻田的环境特点。《韩非子》卷7载

  • 秃鲁班

    即“朵儿班”(840页)。

  • 驮轿

    民国时期赤峰地区盛行的一种交通工具。把轿搭在骡马背上,用于长途运客。一般一轿坐一人,较宽绰者可乘坐两人,亦可躺卧,较为舒适,不受风吹、雨淋、日晒。政府官吏、富商大贾等皆乘之。后渐被较先进的交通工具所代

  • 田列克

    即“帖良兀”(1397页)。

  • 外婚制

    亦称“族外婚”。一种从自己所属社会集团之外选择配偶的制度。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,发展演变流行至今。外婚制是氏族产生的前提和标志。最初由于分工和生存的需要,在自然选择作用下,原始血缘群体逐步由近及远排

  • 乌舍尔

    见“乌守尔”(334页)。

  • 都统

    官名。前秦建元十九年(383),苻坚设少年都统,率领青年兵进攻东晋。末年,少数民族地区统治者以此为官号,有河西鲜卑大都统之称。唐后期设诸道行营都统,为各道出征兵统帅,此后又在都统之上设都都统。辽、金时

  • 和硕特南左翼次旗

   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。乾隆十一年(1746)置,封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子多尔济札萨克一等台吉掌旗务。与前左翼头旗共辖9佐领。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。乾隆四十七年(1782),赐世袭。牧地在柴集河(今沙珠玉

  • 捕喝

    西域古地名。见《大唐西域记》,唐称中安国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称忸密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称安国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一作布豁。《元史·西北地附录》作不花剌,同书《太祖本纪》作卜哈儿,《察罕传》作孛哈里。《元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