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金峒安抚司

金峒安抚司

元、明湖广土家族土司。元代置,参用土官任安抚使。明洪武四年(1371),归附,以覃耳毛充金峒安抚司(治今湖北咸丰县西北)安抚使。建文间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设,命覃添贵为安抚使。宣德二年(1427,一作三年),设石关洞长官司、西坪蛮夷长官司隶属之。弘治九年(1496),覃房龙安抚使奏请明廷解散其部,以免其死后土民相争,未允。隆庆初,土舍覃壁争印作乱。五年(1571),事平,安抚使覃胜因失职降为洞长。后继者清初归清,授原职。康熙四十三年(1704),覃世英任职。后其子覃邦舜承继,被迫呈请改土归流,以其辖地为咸丰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袞杜桑波

   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。藏族。15世纪人。仁邦巴家族后裔,桑主孜宗本诺桑哇(即诺布桑波)之次子。依帕竹阐化王查巴琼内,准其袭父职,仁没藏仁蚌宗宗本。与萨迦派大德袞钦桑结佩及果热南僧格建供施关系。正统十四年(

  • 仇犹

    见“仇由”(320页)。

  • 乌纥

    ①古族名。又作乌护、乌欢、乌骨、乌。隋唐时为铁勒西支之一。主要分布于伊吾以西,焉耆以北地区。后与契苾、纥骨等邻近部落合为乌护,成为回纥之一部。属回纥西支。其众一部分后成为回纥汗国的成员

  • 火烧勐腊土司衙门

   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(今云南勐腊)等地傣族人民的抗暴斗争。清咸丰九年(1859),勐腊、勐捧、勐醒、勐远等傣族地区久旱不雨,虫灾蔓延,禾苗枯死,收成大减,有的地方甚至颗粒不收。但勐腊土司和清政府官吏反而增

  • 穿甲处

    清官署名。内务府武备院设,为皇帝披挂铠甲。设司函长1人(函,指护身铠甲)、副司函长1人,下置司函※拜唐阿(执事人) 5人、承应人6名。逢皇帝出巡、狩猎或阅兵,御用甲胄例由武备院预备装运随行。需穿甲时,

  • 源文宗

    见“源彪”(2404页)。

  • 鲍仁山

    见“特木尔巴根”(1875页)。

  • 俟吕陵氏

    ?—520南北朝时期柔然可贺敦(王后)。或误作“候吕陵氏”。出身于※俟吕邻部。柔然汗国兴起后,该部投柔然,成为柔然的一个部落,并与柔然贵族通婚。北魏太和九年(485),豆仑继柔然可汗位后,她与之成亲,

  • 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司

    元代土司名。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。元初置。司治汶州县(今四川汶川县)。佚正三品。设达鲁花赤、安抚使、同知、佥事、经历、知事、照磨、镇抚各1员。辖威州保宁县、茂州汶山县、汶川县,以及静州茶上必里溪安乡等2

  • 阿恩德

    一作“阿恒德”。东乡语音译,“阿恩”意为“村落”。“阿恩德”指旧时东乡族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村落和宗亲组织。大都是同一祖先的后裔。下分※“大家伍”(同一曾祖或高祖的后裔)和※“亲家伍”(同一祖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