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酉阳宣慰司

酉阳宣慰司

明、清四川土司(今土家族)。天启元年(1621),以“酉阳宣抚司”升置,以原宣抚使冉跃龙为宣慰使。冉氏世为土官。元末,其先祖冉如彪受封为四川酉阳军民宣慰使司(治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)宣慰使。明洪武五年(1372),土官冉如彪归附,遣弟冉如喜入朝,明以其辖地置酉阳州,授冉如彪为土知州。八年(1375),改州为宣抚司,复命其充宣抚使,每三年一入贡。二十七年(1394),冉兴邦袭职。景泰七年(1456),宣抚佥事冉廷璋帅土民从征五开、铜鼓起事苗民,受赏赉。天顺至成化间(1457—1487),宣抚使冉云随征苗人,进散官一阶。弘治七年(1494),宣抚使冉舜臣从征贵州苗民,进阶明威将军。正德八年(1513),宣抚使冉元贡献大木料。万历十七年(1589),宣抚使冉维屏因献大木,加从三品服。四十六年(1618),宣抚使冉跃龙奉命率酉阳土兵4千援辽东明军,次年,在浑河之役中,弟冉见龙、部下冉文焕及土兵1700人阵殁。天启元年,晋宣慰使。翌年,率所部土兵趋重庆,参与围困四川永宁反明土官※奢崇明。崇祯间(1628—1644),冉天麟袭职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),冉奇镳归附,仍授原职,颁给印信、号纸及敕书。雍正十二年(1734),宣慰使冉元龄因事被革职,追缴印信、号纸,并以其辖地设酉阳直隶州。原辖邑梅洞、平茶洞、石耶洞、地坝四长官司,亦皆于乾隆元年(1736)改土归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辛夏巴

    明代西藏地方封建势力首领名。据《十六法》载,其先祖为上天之子。辛夏巴名辛夏才旦多吉,又号称“人王辛夏才旦多吉”。初仅系※仁昱巴之一家臣,嘉靖四十四年(1565),乘仁蚌巴属民起义之机推翻仁蚌巴1后藏政

  • 给布给罕

    小儿防寒衣。鄂温克语音译。流行于额尔古纳河地区,是使用驯鹿鄂温克人幼童旧时的传统冬装。用狍皮或驯鹿皮制成。

  • 吉雅其

    萨满教神灵之一。鄂伦春语音译,亦作“吉亚其”,意为“财神”。流行于今内蒙古、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。据说,本为蒙古族地方的神,在一二百年前传入鄂伦春地区,是主管人畜疾病和保佑狩猎丰收的神。传说从前,一位

  • 兮腊

    契丹语,为一地方单位※石烈(相当于“县”,或“乡”)的名称。辽世宗宫卫※积庆宫下之一石烈名兮腊。

  • 白龙

    ?—434北魏起义首领。族属稽胡(又称步落稽、山胡)。太武帝延和三年(434),于西河县(今山西汾阳县)聚众起兵反魏。七月,魏遣阳平王拓跋它督军征之。义军乘魏帝拓跋焘登山临视,伏兵击之,魏帝坠马,几为

  • 莫弗

    ①见“莫何”(1823页)。 ②见“始波罗”(1550页)。

  • 柴册仪

    契丹传统礼仪。早年,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,开国后沿袭,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。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。新帝接位,积薪为坛,受群臣玉册,燔柴祀天。具体仪式有两记。《燕北录》载: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,

  • 秃马

    即“秃麻”(1082页)。

  • 甘州回鹘

    参见“河西回鹘”(1507页)。

  • 穄水

    古水名。一作捺水。所指今皆认为是嫩江,并说“捺”与“嫩”应是古今转音,但有指其上游或其中游之差别;旧说为嫩江西岸支流诺敏河;日本学者认为是黑龙江。南北朝时为室韦族境内之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