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都龙光

都龙光

清末民初彝族土司。又名如底阿郭。土官日郭如底之子。清末袭职,任四川凉山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(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)长官。宣统三年(1911),支持西昌黄连关第十三民团副团长张耀堂反清起义,形势不利时又倒戈。民国初年,曾密秘求见蔡锷,拟占据西昌反对袁世凯称帝,未果。后因私怨被军阀张武岚拘禁于西昌,旋逃出。民国七年(1918),将过路求食的西昌军阀兵一营缴械,欲利用其攻取西昌,以雪前恨。遂帅所属八支黑彝及土兵进驻泸山。与西昌驻军交火后,因所降军阀兵机关枪连临阵倒戈而溃退。在邛海湖南大石包山谷中休整布防。夜间,将孤军追击的营长任德裕及其所部150人全部歼灭于荒谷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建德

    ①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年号。572—578年,凡7年。 ②宋代云南大理(后理)国国王段正兴年号。?—1172。

  • 安定王

    元朝封爵。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,授驼纽金印。皇庆二年(1313),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后裔脱欢始受封,其子朵儿只班袭封。

  • 辟展

    见“蒲昌县”(2319页)。

  • 撒合辇必剌谋克

    金代女真语官名。“撒合辇”意为“黑”, “必剌”意为“江”或“河”, “谋克”为“百夫长”之意。三词组合,意为“黑河百夫长”。为驻黑河之军事长官,地位远比百夫长高。原为骨典乣详稳,贞祐四年(1216)

  • 瓦桥关之战

    辽(契丹)与北宋间一次重要战役。瓦桥关位于宋雄州(今河北雄县旧南关),与益津关(今河北霸县)、淤口关(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)合为重关三镇。后晋时,石敬塘曾割让给契丹,显德六年(959),为后周收复。后一

  • 蒙古概况与内蒙古自治运动

    书名。方范九撰。分上下编。上编述蒙古概况,分7章,包括蒙古的历史、地理、社会、盟旗制度,以及管理蒙古的行政机构。下编述内蒙古自治运动,分9章,叙述自治运动的起因、酝酿和发展,以及国民党对蒙政方案及其处

  • 八儿忽

    即“巴儿忽”(407页)。

  • 旗屯

    军屯方式之一。清代八旗官兵于边疆开垦地亩之称。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以反击罗刹入侵的凯旋官兵,移驻墨尔根(今黑龙江省嫩江市)、黑龙江(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)等地。前城令索伦、达斡尔官兵,后城令原

  • 宋代集市名。宋朝边民与党项羌人进行交易的集市之一。宋咸平五年(1002),党项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分别置于灵、夏二州党项族聚居的赤沙川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西北)、橐驼口(今陕西神木县西北)。

  • 白衣

    古族名。唐时今傣族部分先民的他称。始见于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。分布于红河流域至安南都护府西北一带。因衣着尚白,故名。与汉晋时兴古郡之鸠僚有族属关系。南诏曾将其民组成军队,称“白衣没命军”。后渐改写为白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