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孚
地名。亦作道坞。东界丹巴,东南接康定,西临瞻对,北抵炉霍。为孔撒、麻书、明正、甘孜、章谷土司属地交界处,分别受各土司管辖,系一插花地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赵尔丰督兵赴德格,道经该地,归附。嗣因耶稣教在此传教,与佛教不睦,累滋事端。宣统二年(1910),暂由川督委员驻其地,管理词讼。民国元年(1912)改道孚县。该地为商业中心,输入以茶为大宗,次为布疋、杂货;输出以各种名贵药材及皮货为主,矿产有沙金。其地有著名之铜佛山。
地名。亦作道坞。东界丹巴,东南接康定,西临瞻对,北抵炉霍。为孔撒、麻书、明正、甘孜、章谷土司属地交界处,分别受各土司管辖,系一插花地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赵尔丰督兵赴德格,道经该地,归附。嗣因耶稣教在此传教,与佛教不睦,累滋事端。宣统二年(1910),暂由川督委员驻其地,管理词讼。民国元年(1912)改道孚县。该地为商业中心,输入以茶为大宗,次为布疋、杂货;输出以各种名贵药材及皮货为主,矿产有沙金。其地有著名之铜佛山。
官名。唐置,设于州、镇,掌文书。宋以后渐不用此名,独翰林之属尚相沿不改,书院秘阁设之,掌管图籍。西夏建国前李德明为夏州节度使,授宋朝降人何宽此职,掌总务。清代翰林院亦设,满、汉各1人,从九品。
西夏职官上品封号。西夏语音“我勒”。西夏《官阶封号表》中与大国王同级,在皇太子位下,有“文武法竟孝种能恭敬东南姓官上天柱”称号。仁宗时期帝师波罗显胜有此号。参见“官阶封号表”(1532页)。
1243—1286元朝皇太子。又译精吉木、珍戡。蒙古孛儿只斤氏。世祖※忽必烈和※察必皇后次子。少从师汉儒姚枢、窦默,习《孝经》。中统三年(1262),封燕王,守中书令,次年,兼判枢密院事,亲至中书省署
?—1738清代青海郭隆寺活佛。为郭隆寺(后称佑宁寺)五大活佛之一,即王呼图克图一世。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寺村。初在郭隆寺学经,参加巡回辨经,敏于思索,取得“格西”学位。康熙五十五年(1
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。嘉靖(1522—1566)间设。《满洲源流考》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(1414)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。
?—1817清云南临安府纳更巡检司土司。哈尼族。嘉庆二十二年(1817),率子随清军前往镇压澜沧江以西※高罗衣(哈尼族)等领导的反对土司与清朝统治的各族人民起义,于逢春岭被义军击杀。
即“独吉思忠”(1710页)。
春秋时晋国大夫。出身于白狄狐氏。※狐突子,※狐偃兄,晋文公重耳之舅父。晋献公(前677—前651年在位)时,与白狄联姻,娶其姊妹,遂以外戚在晋国任职,封大夫,与其弟狐偃共辅外甥重耳。周惠王二十一年(前
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。亦作夹古、加古。来源于部名。居胡论水(今拉林河支流活龙河)、隆州(治今吉林农安县)纳鲁悔河与失撒古河、暗土浑河(今黑龙江通河县东大古洞河)、上京(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)宋葛屯、胡里
氐族的一支。出自汉武都白马氐之后。原居武都(治今甘肃西和县南),后迁陇右略阳临渭(治今甘肃秦安东南)。十六国前赵时,其豪帅蒲氏(后改为苻氏)率部众徙居关中高陆(今陕西高陵)。后赵时,率众至枋头(今河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