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跋·塞囊

跋·塞囊

吐蕃赤松德赞赞普(755—797年在位)时名僧。又称跋芒杰塞囊。跋氏家族人。积极支持赤松德赞发展佛教。奉命赴天竺(今印度)和尼婆罗(今尼泊尔)等地学习佛教经典,先后朝拜天竺大菩提寺及那烂陀寺,学习众多佛法,迎请静命大师返回芒域,并建寺两座,使芒域成为吐蕃佛教的圣地,为赤松德赞发展佛教做了准备。后将静命大师引见给赤松德赞,为赞普宣讲佛教基本原理。为避免反佛大臣马祥的迫害,赤松德赞委任其为芒域卡论官长,隐居该地以待兴佛时机。桑耶寺建成后,为最早出家的7僧人之一,僧号益希旺波。赐予大金字告身,任其为吐蕃佛教宗师。后在吐蕃佛教“顿渐之诤”中,坚决支持渐门观点,并最后取得胜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雪不台

    见“速不台”(1840页)。

  • 大审理

    渤海国将领。末王※大諲譔(906—926年在位)时,官左右卫将军。后唐同光三年(高丽国太祖天授八年,925)九月,与礼部卿大和钧等率渤海民百户亡命高丽,次年一月,渤海国亡(一说在国亡后始投奔)。

  • 海陵郡王

    见“完颜亮”(1145页)。

  • 哈瞻卫

    见“哈察卫”(1638页)。

  • 博彦图萨尔

    卫拉特蒙古人旧节日。蒙古语,意谓“福月”。又称“隆来节”。主要流行于阿拉善及新疆蒙古地区。在卫拉特人中,每当四月届临时,自初一起至十五日,即要禁屠吃素15天,并举行“嘛呢”经会5—7天。念经期间,不和

  • 项四

    见“项崇周”(1569页)。

  • 盆句除

    东晋时北羌王。光初八年(325),附前赵刘曜,为安国将军。后赵石勒将石佗自雁门出上郡(治今陕西榆林县东南)击之,俘3000余落。其败退至渭北西部。后得前赵中山王刘岳兵援,岳击杀石佗于河滨。

  • 施甸长官司

    明代云南土司名。元为石甸长官司,辖地在保山之南,南接镇康,隶属镇康路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,更名施甸长官司,改属永昌府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,并入保山县。近代又从保山县分出,置施甸县。

  • 皮山国

    西域古国名。又作蒲山。玉治皮山城(今新疆皮山县一带)。西汉武帝(前141—前87年在位)时,约有户500,口3500,胜兵500。国王之下设左右将、左右都尉、骑君、译长各1人。居民以农为主。宣帝神爵三

  • 云南备征志

    书名。清王崧(字乐山,浪穹即今云南洱源人)辑。集前人纪载滇事之书而成,凡21卷。约成于道光间。有道光十一年(1831)刊本,宣统初重印。1913年云南图书馆重刊此书,后被收入《云南丛书初编》,为史部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