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赵藩

赵藩

1851—1927

近代白族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学者。字樾村,又字介庵,别号猿仙。晚年号石禅老人。云南剑川县向湖村人。出身于官僚和书香世家。祖父赵砺轩、父赵联元均为清朝光禄大夫,学识渊博,且以矿利至巨富。自幼受蒙家学,及长熟读经史百家,酷爱诗词,工书法。同治七年(1868),参加地主武装“北路义师”,镇压杜文秀起义,两次夺取起义军据点剑川城。光绪元年(1875),中举人第四名。因厌恶八股文,6次赴京会试均落榜。购经史子集万卷,捐置剑川金华书院。初选易门县训导,后被云南盐法道钟念祖和云贵总督岑毓英选入幕府。因出谋助岑毓英镇压“倮黑夷”(今拉祜族),被保举候选直隶州知州,加知府衔。十九年(1893)以后,奉调入川,先后任筹饷局提调、酉阳州知州、川东土税局督办、保商局督办、按察使(臬台)、滇黔官运局总办、永宁道等职。又署盐茶道兼理通省厘金,执四川省财政大权,总督岑春煊事无不问,三获清帝传旨嘉奖,有“天下监司第一”之誉。因感帝国主义侵略之危急和清廷的腐败,撰诗文赞扬刘永福所率黑旗军的抗法业绩,表示对清廷的不满,同情革命党人。1905年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后,受革命浪潮推动,虽身为按察使,积极参加营救革命党人。由于营救四川同盟会会员谢奉琦失败,辞官回籍。1910年,响应蔡锷等人领导的昆明起义,在大理筹组“迤西自治总机关部”,被选为该部总理。旋被蔡锷任命为迤西道巡按。1912年冬,被选为众议院议员,于翌年春至北京任职。因对袁世凯独裁不满,遭致迫害,愤然离京返滇。1915年,参加蔡锷、唐继尧等人领导的讨袁护国运动,担任云南省团保局总办,负责护国军后方治安。1917年,代表唐继尧赴广州参加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的政务会议,被任命为交通部长。1920年,奉孙中山命,促成滇军参加讨伐桂系军阀。同年辞职回云南,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,继续整理云南文献资料,同时还参加反对云南军阀唐继尧的“倒唐”活动。平生学术成就卓著,总纂《云南丛书》初编、二编,共205种,1631卷;《滇中兵事记》20卷等,对云南文献资料的搜集、整理和保存,作出了重大贡献。此外还著有《岑襄勤公年谱》、《向湖村舍诗》(初集、二集、三集、别集)、《桐华馆梦缘集》、《小鸥波馆词抄》、《介庵楹句辑钞》(正集、续集)、《向湖村舍杂著》等40余集。其文学创作主要是诗词、楹联,目前所能见到的就有四五千首,还有大量散佚。其成都武侯祠对联为惊世之作:“能攻心则反侧自消,从古知兵非好战;不审势即宽严皆误,后来治蜀要深思。”被誉为发人深省的“施政篇”和“治安策”。昆明大观楼长联为其书法杰作,传颜体字的骨力,为世人瞩目。近代名人蔡锷、李根源、周钟岳等均出其门下,与章太炎有诗词之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会刊

    1945年12月15日出版,铅印,16开。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宣传部编。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内蒙古各族、各阶层代表人士组成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团体。1945年11月25日至27日在张家口召开成立

  • 普罗文查城

    见“赤嵌城”(1013页)。

  • 教门三忠

    明末对回族抗清将领羽凤麒、撒之浮、马成祖3人之誉称。三者均南京人。成化年间(1465—1487),3人奉调两广镇压苗瑶起义。留镇广州,授四卫指挥使。清兵入关后,南明永历帝,加授3人为都督同知。顺治七年

  • 巴牙喇

    亦作拜雅喇,满语音译。清代护军的满语 (1621),进攻辽阳时,以红甲配合败明骑兵,又以诸贝勒白拜雅喇败明步兵。天聪三年(1629),太宗皇太极首次征明都,以每牛录巴牙喇8名从征,2名留守。顺治十七年

  • 润黎

    汉语称“本地黎”。黎族一支系。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白沙县境。以农业为生,农作物主要有稻米、玉米、薯类,解放前园艺极不发达。手工业有纺织、编织、制陶等。过去男子服饰极简单,下身仅围一块腰布,也有穿上衣和裤子

  • 中俄密约

    即《御敌互相援助条约》。法文本称《防御同盟条约》。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,沙俄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礼,清政府特使李鸿章前往祝贺时,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词,贿赂李鸿章,诱迫于6月3日与沙俄

  • 赶乌墩

    见“乌墩”(331页)。

  • 东鳀

    古地名。始见于《汉书·地理志》载:“会稽海外有东鳀人,分20余国,以岁时来献见”。有学者认为指今台湾澎湖等地。多数学者据《后汉书·东鳀传》载有东鳀、亶州、夷州并提,而夷州即今之台湾以为通说,推断东鳀应

  • 钟明亮

    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。畲族,广东循州(今龙川县境)人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正月,为配合闽、粤、赣等地畲、汉族人民大起义,率循州畲、汉起义队伍,攻赣州,掠宁都,据秀岭,声势浩大。后被招抚,降元。同年

  • 中俄声明文件

    沙俄迫使袁世凯政府承认外蒙古“自治”的议定书。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“独立”后,中俄双方围绕外蒙古主权问题屡有争执。沙俄企图以允许外蒙古改“独立”为“自治”,换取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现状的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