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

又作“赀虏”。“匈奴名奴婢为赀。”(《三国志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引《魏略》)主要来源为战俘,其攻战“得人以为奴婢”(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);也有由邻族转卖者, “羌所略转卖入匈奴者合万余人”(《后汉书·南匈奴列传》);或债奴,“岁输牛马羊皮,过时不具,辄没其妻子”(同上);罪犯沦为奴,“坐盗者没入其家”(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)。主要用于牧、农、手工生产或编入“甲骑”参战。处境悲惨,常充殉葬品,有时多至数千百人。经常进行反抗斗争。东汉建武(公元25—57年)年间,有数万赀虏乘南北匈奴分袭之机,逃匿于金城、武威、酒泉以北黑水、西河东西一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蒲古只

   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贵族。曾任本部夷离堇(军事首领)。处世于契丹开国前夕,时统治者内部争权斗争异常激烈。当大迭剌部夷离堇匀德实(辽太祖※耶律阿保机祖父)被耶律狼德杀害后,他以计诱狼德党,一并诛之。痕德堇

  • 罗布策旺

    清代察木多寺院僧官。藏族。光绪七年(1881),承袭帕克巴丹增之仓储巴和达尔汗名号。乍丫与察木多两部构衅多年。十五年(1889),经驻藏大臣升泰督饬委员再三开导,谕令乍丫退还所掠之物、赔款谢罪,复经驻

  • 沐诚

    1457—1482明朝将领。书法家。字择善。安徽凤阳府定远县(今安徽定远县)人。回族。世居云南。幼诵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诸书。既长,娴韬略、工咏吟、善草书。成化十年(1474),袭云南左卫佥事。十六年(

  • 盛元

    1820—1887清代蒙古族学者。字韵琴,号恺庭。蒙古正蓝旗人。幼聪慧好学,道光十六年(1836)中丙申科三甲进士。出任江西余干县知县。同治九年(1870),任江西南康府知府,候补道。著有《南康府志》

  • 鄜延路

   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。沿宋旧名。治延安(今属陕西省)。辖延安府,鄜州节镇州及丹州、保安州、绥德州、坊州四刺史州。府、州共有县16、镇5、城2、堡4、寨18、关2。共有205809户。

  • 阴戎

    古族名。参见“陆浑之戎”(1189页)。

  • ①西夏职官称谓。用以称政府机构的主管官员,亦可译为“大人”。如中书六大有中书智足、业全、习办、义观、副、同;枢密六大有枢密南益、北依、西摄、东拒、副、入名。西夏文《官阶封号表》和《天盛律令》皆有载。

  • 达珠瑚

    1565—1627清初将领。又作达诸护。满洲正蓝旗人。兆佳氏。世居纳殷。初任佐领,从太祖努尔哈赤征乌拉、叶赫诸部,护卫宁古塔,均有功,授三等男爵。天命十年(1625),率兵征东海瓦尔喀和卦尔察部有功。

  • 维吾尔文

   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拼音文字。历史上维吾尔族曾使用过突厥文和回鹘文。公元10—11世纪,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地区的传播,维吾尔族逐渐放弃了回鹘文而改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。最初借用了全部阿拉伯文

  • 击球

    见“击鞠”(479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