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纳簇
明代藏区部落名。史载其族居牧塞内,湟水以北,西去西宁卫50里之多巴古城西纳川一带,即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拦隆口乡一带。为青海藏族中有影响的古老部落之一,最晚在北宋时已见史册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归附明廷。其地有连圆觉寺。永乐十七年(1419),其族指挥入朝贡马,赐以钞、币等。宣德九年十二月(1435.1),其指挥列即答儿遣头目完卜札思巴监藏及土鞑金刚保等入朝贡马,赏赐如例。明廷曾封其族首领为国师,赐印及牙章。其支属称小西纳,居牧古鄯州北。
明代藏区部落名。史载其族居牧塞内,湟水以北,西去西宁卫50里之多巴古城西纳川一带,即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拦隆口乡一带。为青海藏族中有影响的古老部落之一,最晚在北宋时已见史册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归附明廷。其地有连圆觉寺。永乐十七年(1419),其族指挥入朝贡马,赐以钞、币等。宣德九年十二月(1435.1),其指挥列即答儿遣头目完卜札思巴监藏及土鞑金刚保等入朝贡马,赏赐如例。明廷曾封其族首领为国师,赐印及牙章。其支属称小西纳,居牧古鄯州北。
纪传体断代史书。清明史馆纂修,题张廷玉(1672—1755)撰。332卷,包括本纪24卷,志75卷,表13卷,列传222卷。是书凡四修,初修于顺治二年(1645)设立明史馆时。康熙十八年(1679),
我国部分畲族使用的语言。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语支。畬族分布于中国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西、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,1990年人口普查约有63万。但使用畲语的仅有1000多人,分布于广东莲花山区的海丰、惠东和
金大臣。本名胡剌。盖州(治今辽宁盖县)按春猛安人。女真族。乌古论氏。大定二十五年(1185)进士。累官太学助教、应奉翰林文字、河东路提刑判官。滑州刺史、河东南路按察副使、寿州防御使。贞祐(1213—1
行政区划名。明置。旧为程番长官司。明洪武(1368—1398)初,置贵州宣慰司,隶四川。永乐十一年(1413),改隶贵州。成化十二年(1476),置程番府。隆庆三年(1569)改为贵阳府,治所在今贵州
约773—795唐代回鹘汗国第六代可汗。原称阿啜。药罗葛氏。※忠贞可汗之幼子。贞元六年(790),其父被毒死后,为次相跌跌骨咄禄及国人拥立为汗,称汨咄录毗伽可汗(意为“幸福贤智可汗”)。年方十六、七。
“蔑孤”,契丹语,又译作“蔑古”。是为一地方单位※石烈(相当于“县”,或“乡”)的名称。契丹开国初,创※宫卫制(斡鲁朵),终辽之世,共置十二宫一府,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。大蔑孤为※五院部下之一石烈
即“劾里钵”(1495页)。
鄂温克族旧时的一种婚姻习俗。鄂温克语音译,意为“赠送乳牛”。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过去男女订婚后,到十七八岁时,男方要向女家送彩礼,届时,女方父母又向男方索要物品,母亲要1头乳牛作为哺乳女儿的报酬,称
①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。1127—1134年,凡8年。 ②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廉年号。起止不祥。
清朝宗室。满族,爱新觉罗氏。字子章,号太素道人、幻园居士。高宗※弘历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孙,荣恪郡王绵亿子。封贝勒,官正白旗汉军副都统、内大臣。著有《子章子》、《明善堂集》40卷、《妙莲华集》、《秘书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