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蛮峒

蛮峒

见“峒蛮”(1646页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黎婺山石刻

    又称《小黎母山石刻》、《虞山石刻》。元代深入五指山区征黎标记。在今海南省乐东县尖峰岭下。有元一代对黎族人民曾进行无数次残酷镇压,并深入“人迹罕至”的黎族腹地,据《定安县志》载:至元三十一年(1294)

  • 星南木样

    景颇语,意为“家内奴隶”。参见“木样”(254页)。

  • 五管

    唐时岭南地方机构。唐贞观朝(627—649)分全国为10道,其中岭南道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地。后分岭南道为广州、桂州、容州、邕州、安南(交州)5总管府,统称岭南五管,由广州府都督统摄。其中桂州、容州、邕

  • 朵里不花

    元朝官员。又译朵列不花。蒙古族。字端甫。初任宿卫官,累官辽阳行省右丞、平章政事。顺帝至正十八年(1358),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,与平章阿儿浑沙分道镇压陈友谅之天完军。泛海南下,趋广东,驻军揭阳,收降徭

  • 弩尔哈奇

    见“努尔哈赤”(1262页)。

  • 皇朝经世文编

    书名。一名《皇清经世文编》。清为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委魏源编辑。120卷。道光六年(1826)成书。按事分学术、治体、吏政、户政、礼政、兵政、刑政、工政等8纲。纲下分子目,共有65目。如户政下有理财、养民

  • 阿尔班尼阿哈

    蒙古语音译,意为“十户长”。是辅佐“收楞额”(征税官,佐德木齐,管理鄂拓克事务者)办理鄂拓克事务的下级官员。

  • 漠北蒙古

    清代居住于蒙古高原北部之蒙古各部总称。因其分布于蒙古中部戈壁北缘,故称。由于其所属部落,主要为达延汗子格哷森札赉尔遗裔之喀尔喀,故又称之为喀尔喀蒙古。初服属于察哈尔部,众分左、右两翼、7旗。左翼为格哷

  • 土小旗

    官名。小旗为明代卫所军中小武官,在※总旗之下。明清在甘肃、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,授予归附的当地头目任此官,令其守护疆土,抚绥土民,听从征调,准世袭。

  • 明阿特部

    清代乌梁海部落分支名。一译明噶特部。初居阿尔泰。后为准噶尔部兼并,被编入其二十四鄂拓克,迁住雅尔(原苏联境内乌尔扎尔)。乾隆二十年(1755)清军征伊犁时,举部附清,被置于呼伦贝尔。继逃遁,令隶札萨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