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萧观音

萧观音

1040—1075

即辽朝第八代皇帝道宗之宣懿皇后。女诗人。契丹族。为枢密使※萧孝惠(钦爱皇后弟)女。史称其姿容冠绝,工诗善论,能自制歌词,尤长琵琶。诗留至今者有《伏虎林应制》、《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》、《同心院十首》、《怀古》、《绝命词》等。如清宁二年(1056)随帝出猎赋:“威风万里压南邦,东去能翻鸭绿江,灵怪大千俱破胆,那教猛虎不投降。”《怀古》:“宫中只数赵家妆,败雨残云悮(一作“误”)汉王,惟有知情一片月,曾窥飞鸟入昭阳。”(《焚椒录》)皆称一代佳作。13岁为燕赵王耶律弘基纳为妃。清宁元年(1055),弘基即位,立为皇后。翌年十一月,上尊号“懿德皇后”。四年(1058),生太子濬,益获宠。时见皇太叔重元妻艳冶自矜,劝戒曰:“为贵家妇,何必如此!”(《辽史》卷71)遂遭嫉恨。因好音乐,伶官赵惟一得侍左右。大康元年(1075),受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等诬与伶官私通,并使宫婢单登骗取伪证,激怒道宗,赐死,乃作《绝命词》,自缢身亡。时苇席裹尸还家。数年后,方得昭雪,至天祚帝即位,乾统元年(1101)六月,追谥“宣懿皇后”,移葬永福陵(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北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乙习本

    契丹语,一地方单位※石烈(相当于“县”,或“乡”)的称呼。又作“乙斯勃”。契丹开国初,创※宫卫制(斡鲁朵),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。乙习本为※五院部下之一石烈,居北方※乌古之地,《辽史·营卫志》:“乙习

  • 崇寿寺

    ①召庙名。亦称朋苏召,俗称巴隆召、西召。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西茶坊河岸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,由锡拉布喇嘛主持兴建,康熙中期,其弟子札萨克达喇嘛朋苏克重修扩建。二十三年(1684),康熙帝赐召

  • 奕纪

    ?—1863清宗室、大臣。满洲镶红旗人。和硕成哲亲王永鼕孙,多罗贝勒绵懿子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),由应封宗室授头等侍卫。道光十三年(1833),置正白旗满洲副都统。次年,赴山东、河南查阅营伍,并查

  • 乌孙部

    清代哈萨克大(乌拉)玉兹分支部落名。又译卫逊鄂拓克。18—19世纪主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等地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归附清朝。先民即汉代乌孙,为大玉兹的主体部落。据学者考证,今哈萨克语中的“比”(bi

  • 拉萨尼泊尔商人纠纷案

    尼泊尔商人原免税在西藏经商。1929年达赖令尼商纳税,并拘捕一抗税尼商。此人逃至尼泊尔驻拉萨办事处,被藏方执杀。英国乘机压尼泊尔国王动员数万军队,由王太子率领侵藏。达赖向国民政府求援,国民政府派蒙藏委

  • 会府

    见“镇东堂”(2510页)。

  • 准塔

    ?—1648清初将领。满洲正白旗人。姓佟佳氏。※扈尔汉第四子。后金天聪八年(1634),任参领,略明锦州,迎察哈尔部来归诸宰桑。清崇德二年(1637),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奋勇攻取皮岛,赐巴图鲁号。寻晋都

  • 勃寒部

   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。以部落首领勃寒领部而得名。原居勇士川(苑川东,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)。东晋宁康元年(373),勃寒掠陇右,为前秦苻坚所遣镇西将军乞伏司繁击败,惧而请降,勇士川归司繁镇守

  • 波林三多

    地名。位于西藏自治区扎达县的中印边界线中国领土内,向属扎布让宗管辖。为中印民间贸易的一个重要市场。1954年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、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》第二款规定,中国政

  • 神䴥

   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年号。428—431年,凡4年。